化平书院
化平书院位于县城内,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知县曹擢新建(《道光志》),置地漾濞(时属永平)。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起义,书院焚毁,停止办学(《光绪志》)。此后未得以恢复其旧观。其束脩谷数及书院旧址,无案查考。
书院设山长一员,由县府委聘,执掌该院行政及教务事宜,薪俸由县府核定发放。学生有内外之分,院内生指在院食宿生,多为府学、庠生,院外生指院外食宿生,为一般童生。课程以“四书”“五经”为主,兼议论时政朝纲,采用集众讲解与个别钻研、提问答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经费由县府统拨,内外生均按一定等级享受津贴。书院为地方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科举应试的文化教育场所。至清末民初,废除科举,兴办学校,永平所属书院随之停办,所有田产收入均拨充全县教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