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清书院

泉清书院

泉清书院

清道光以前,漾濞地区无书院,读书人借武侯祠为集中场所研究学问,按月作诗文,送呈永平县评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永平县知事曹擢新改武侯祠为化平书院,漾濞地方蒙化、永平两属学子共同使用。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起义,书院被毁,停止讲学。光绪年间(1875—1908年),蒙化府掌印同知夏廷燮在上街新营盘清真寺设瓜江书院。永平县知事邓宗裕为“漾濞人知书,不可无书院”,并指示贡生田坤、施士英和监生陈文品等,于武侯祠旧址(飞风山脚)重建书院,改名为泉清书院,仍请地方宿望讲学其中。因年久失修及历史变故,泉清书院房屋在“文革”期间尽数被毁,仅存建筑遗址。1998年9月由法师释永信等人牵头,利用从上街清真寺拆下的旧料在原建筑遗址上建设了大雄宝殿、厢房等,并将书院易名为文殊院,变为佛教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