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文庙
剑川文庙位于剑川县金华镇金华山脚永丰河南景风公园内,占地4.78公顷,由棂星门、大成殿、泮池、启圣祠、关岳庙、景风阁、莱薰楼、龙神祠、财神殿和灵宝塔等组成。大成殿为单檐歇山斗拱飞檐九脊顶建筑,周围有廊庑。棂星门为一高二低十柱落地式木斗拱建筑,八角飞檐,十面出水。两边山墙绘有剑川八景图。启圣祠为重檐斗拱飞檐建筑。

剑川文庙大门
剑川文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7年12月,县政府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景风阁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三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在剑川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大成殿内重塑了高3.2米的孔子铜像和四配、十二哲的仿铜塑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每年都组织祭孔活动,后停止。2005年9月30日,在孔子诞辰2556年之际,剑川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在景风公园举办了首届祭孔文化节活动,至今已举办3次祭祀孔子活动,参加祭孔活动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活动井然有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大理州乃至云南省影响较大。
剑川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州判赵彦良创建学宫即孔学庙大成殿于州治所南(原金华初级小学),有碑记为证。
弘治十四年(1501年)正月十六,剑川发生大地震,学宫倾塌。弘治十六年(1503年)六月,署州事同知胡尚安重修学宫,并增建明伦堂。翌年二月告成,太史李元阳特为学宫撰写《重修儒学先师庙记》。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同知胥弦将金华山寺的书院移迁于该山左麓之州治所西门外(今剑川一中),翌年六月告成,李元阳特为书院作《金华书院记》。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剑川大地震,学宫倒塌,学正董天工、知州张国卿续修学宫屋舍,翌年告成。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知州王世贵将金华书院移建于城中南路(原金华初级中学)。

剑川文庙大成殿
乾隆六年(1741年),知州高为阜将城中南路的书院改建于治城西门外。
乾隆九年(1744年),知州张宏将学宫由州治所南迁往城西山麓(今景风公园),从此学宫、明伦堂分设两地。
乾隆十六年(1751年),剑川地震,书院校舍倒塌。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州李晖率士民捐修金华书院。
道光二年(1822年),署知州刘铭勋重修金华书院。
咸丰十年(1860年),金华书院毁于兵燹。
同治九年(1870年),又重修金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