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文庙碑记
剑川新建儒学记
明·副使 许铭善
大明以神武定天下。天下既定,即以文教黻太平,内外建学,搜罗英俊,而教育成材则官之,其化民图治之意切矣。
洪武十五年,云南为遐荒之地,次第悉平诏置州县,皆立之学,时维兵凶之余,庶事草创,殊风易俗,往往倡而不和。剑川为州,僻抵西徼,乃古八诏之地,自汉通西南夷以来,迄今垂千余年,皆未有学。我朝偃武修文,遐迩一体,然吏于兹者,每难其人,即梵宇为州治,以儒学为文具,而皆脂韦苟且,况求其有弦诵之声哉!(洪武)二十三年,吴兴赵君彦良来判是州,从容裁处,以理其民,悉告以圣天子一视同仁之意,翕然化之。越明年,改定州治于金华山之下,从其旧也。州治既成,喟然叹曰:“为治之要,教化所当急也。学校教化之本,今乃废而不举,教诣不行,其何以为政而称上意旨哉?”慕宾熊君海深然之,议合,乃即治之南数十武,相方度址,鸠工抡材,又取浮屠废宫以简民力。不数月,殿堂门庑,缭以周垣,巍焉焕焉。丹垩交映,由是神灵有归,俎豆有仪,师生有舍,讲习有常,而告成舍莫且有日,诸生请以为纪。
余惟天子之道,大侔天地,明并日月,三纲五常,赖以不斁,千万世而下,皆知遵圣贤之道者,盖不可一日而舍之也。是故,有天下者,未有不以是为先务。方今文明盛治,一统华夷,任民社之寄,又能宣布教化以变其左衽侏口之俗,将见陶斯民于诗书礼乐之中,而使人才彬彬辈出,无异于中夏者,又安得不于是而征之也。传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讵不信哉?是学经始于洪武庚午年三月十二日壬寅,落成于是岁八月三日壬子云。
弘治十四年(1501年)地震倾圮,弘治十六年(1503年)署印同知胡尚安重建庙及明伦堂。正德十年(1515年)地震又毁。嘉靖元年(1522年)通翔彭兰扩基重建,嘉靖八年(1529年)知州胡朝顺将元代崇真寺改建为文庙。嘉靖十一年(1532年)知州李必昂建正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州方启念重修,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州越民牧改旧殿为启圣祠。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地震毁坏,知州张国卿和学工董天工重修。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总督范承勋设乐舞乐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知州陈芳猷重修。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丽江通判圣裔孔兴询补设礼器。乾隆九年(1744年)知州张泓迁建于现址。乾隆十六年(1751年)地震毁损。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州张泓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州陈俍重建启圣祠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知州瑞征重建正殿。光绪二年(1876年)署州龚运光重建棂星门三楹。光绪十二年(1886年)知州书春以大成殿年久坍塌,经署州龚运光重建棂星门时,既崇其制,至此,旧殿几门重建,次年竣工。重建银两除功德外,由地方公款提用,工程由知县萧廷尉、张子和、文生段若兰等负责。
重修大成殿,大殿门悬挂御制《万世师表》匾额,正殿先师像居中,东西配四哲;东庑先贤三十一位、先儒十八位;西庑先贤三十一位,先儒十七。戟门改为大成门,棂星门、泮池修葺一新,建圣域、贤阁二坊,文昌宫(即青云楼)在庙右,名宦祠在庙左,乡贤祠在庙右,明伦堂内摆设钟、鼓;存有书籍《四书礼义》《易经大全》《书经大全》《诗经大全》《礼记大全》《春秋大全》《五伦书》《古文渊鉴》等古籍。
重修儒学先师庙记
大理人庶吉士巡按 李元阳
剑川州诸生来告曰:吾州鹤庆之属邑也,建学自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守长以时葺之。其名可见者,李必昂、方启念、林资深也,州辟在滇之西陲。创建之初,易学左废寺为宣圣庙,百为草率,惟务苟完,继而葺者,因陋就简而已,且位置乖宜。坐戌向辰。堪舆家以谓不利仕进。虽术者之言不足深信,然以二百年内事验之,无不符合者。嘉靖壬戌令守越侯民牧来谒庙学,顾瞻屋宇,徘徊太息,曰:州也者,子男之邦也。春秋有事于夫子。骏奔走,执笾豆,济济在列。而庙貌卑陋。衢道湫隘,则何以奉扬文治。以淑邦之人乎。顾今未可卒办,姑徐图之。明年学宪晋江薛公檄有司修提调之职,侯即命钩考簿书徵理膳夫射器之积余征得银若干。州之耆民慕义而来者,各出钱米,有差资以募匠市材,揆日兴事,侯教护属功,而课其章程,复捐一岁之俸,以给匠石,教官郭君承恩,亦并志壹。虑出资以相之,乃增作新殿,改方位于乾巽。用惬兴情,栋梁丰硕,棂槛显敞,飞榱布檐,周于四阿。廊庑森森,戟棂肃肃,阶墄唐甓,廉緽高固。壁泮桥门,一与殿称,朽墁彤髹,必坚必良。因旧殿之材,以安启圣。改启圣之旧,以为讲堂。名宦乡贤,未尝有位,则取旧庑而为二祠。文事武备,不可捐忘,则辟隙地而为射圃。物无细而不措,礼无微而不举。凡制之旧有者无弗具。而其所无者,乃今有之。新庙即讫,复修明伦堂敬一亭,左右两斋什者起之,缺者补之。剥蚀者筋治之。庙学于是灿然一新,赋役有度,民不知劳。以癸亥夏经始,甲子春告成。邦侯之功。斯为大矣,愿有述焉。以诏来者。阳乃为之言曰:古者有学而无庙,后世有庙而无学。我国家因而推用之,庙学之建日。以大贤守令有意于民事者,必先用力于庙学谓之知本,夫庙者,所以表道统之传之所自。学者所以续其传于无穷也。求圣贤于千载之上。仿佛其形容。以端其所向导焉。所系不已重乎。然今之所学惟工进取之文。而于其所谓道邈乎,不相关涉,然则文与道果若是判乎。夫道者,文之所自出。而文者,载道之器也。自世之学者,以功利浸渍其腹心,不知道为何物。其于六经孔孟之说敷衍凑合,而为文。以要场屋之利。一时有司手眼不皆圣贤。以为真材而取之。褎然充贡而不知其得于剽掠僭窃之余,而非其实也,夫以此仕进,而欲天下之善政,不亦难乎。於戏,文运世道于此盖可慨矣。有志之士,欲追寻孔孟之坠绪。以自致于道,初无难者,亦惟撤去旧染,以登高明之域。其幡然之几,在我之一念而已。如此则今日撤故易新之意,盖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土木云乎哉,侯字子仁,贵竹人起身乡贡进士,泣剑川多善政,作庙学,其一事也。教官字用忠,安宁人,由监生,其余督工采木不辞供亿之费,如耆民赵达,乃慕义人姓氏,并书于碑阴云。

剑川文庙灵宝塔
儒学新庙记
解元 李东儒(郡人)
国家以学校养士,故环海之内,虽穷乡绝域而教养之制,与采卫班。剑川洪武二十三年乃肇有学,惟时草昧,创制未备,历正统弘治,而修者屡焉,然卒因陋循轶,规模浅隘,基址卑狭,近市嚣湫,士穷病之。嘉靖壬辰春,浦城李侯必昂来知郡事,既抚其民物,悯庙制弗称,议以学宫左,崇真废寺坠祁且敝迁底可积爰措赀财,冬十一月始鸠僝功救筑之役,处斫之工,胥戒胥力,度旧梵宇材而益之,以新乃更夫子庙,崇广如制,绘柄云楣,詹阿四布迁旧庑东西各五楹,而增修其缺,葺其敝敷又即前守胡公所建书舍五楹改为戟门,新建棂星门三楹,南则因旧庙为启圣公祠,建门三楹,于是庶民大和,会而署学训导晋宁张君洁,毕节李君冠,亦先后谋谟越三年,甲午庙成,殿堂门庑有奕松柏,楹桷有乌,基广以宏,体曼以硕,二月丙子,侯率师生吏属,告于神而迁主焉,丁丑遂祭于新庙。士民胥悦佥曰:可珉哉。夏五月侯致其事将归,诸生属予为之记,余惟教之,兴废在人,惟才之美,恶在习。且夫学之设也,受脤恒于斯,育才恒于斯,乡饮乡射恒于斯。传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记曰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周礼卿大夫之职,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以礼礼之,是故释菜之礼,所以礼先师也,申之孝弟,所以崇受敬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尊长养老也。射礼所以观德行也。实兴所以序贤也,兹庙之迁也,盖将以先王礼乐之教望诸士。而士其不以礼义之习,自淑其身乎。竟多士钦念哉,敦孝友忠信廉耻之行,励孔颜之学。将以效当世之用,不可让已若乃舍是不修,而猥习文词,以邀利达,如昔人所谓,为利而喻于义,甚或儒其衣冠而市其行,则今日入夫子之门墙不其有愧欤。而于侯兴学之义斯不远乎,诸生咸曰:侯之意其在兹也,余又曰,侯之功在学校,其政在民,其戍哨守路殄戢寇盗,功在商旅,其去在人耳目余何言哉,昔僖公修泮宫,鲁人颂之,诗曰:思乐泮水,言采其芹。又曰: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泮水之颂尚在也,德心不泯也,诸士其克广之也,咸曰,当为子朂之。余既素知于侯,而且庆吾党之士,将有兴也,遂为之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