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背景资料
不管问题已经界定得多么明确,研究都不可能局限于问题本身,或者说在真空中进行。每一个教育思想和实践都与它根源于其中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果不参考当时美国的社会、宗教和家庭生活,就不能理解美国公立学校中的宗教教学要求。如果不考察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条件,研究纳粹德国的中等学校课程就没有意义。
因此,学生在准备报告的时候要阅读并利用一些背景资料。如同研究教育问题本身一样,学生仍然可以在百科全书和教科书中获得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在搜集背景资料的时候必须要细心,因为许多教科书和其他概括性的知识往往比较简要、高度概括和过于简单化。总之,如果想把研究结论与问题背景联系起来,学生在选择背景知识资料的时候就必须进行一些辨别工作。
有些学生急于完成研究课题,就利用家中最便利的历史书籍。一些书籍往往是他们中学阶段用过的复习书或补习书,或者是大学阶段的复习书。尽管这些书都是由称职的人所写的,但是,由于它们提供的信息过度压缩或有欠真实而没有多大价值。中学阶段的教科书同样如此。在有些学生看来,在这样的一本研究指南中还特别提出这个问题显得很奇怪。然而,经验表明,在选择这些背景读物的时候,即使是研究生有时候也不能区分精深的和肤浅的著作。
比上述任何一种好一些的是编写精当的大学历史教科书。即使是这些教科书,也需要作适当的区分。毫无疑问,大多数教师都会赞同对于世界文明的通览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林恩·桑代克(Lynn Thorndike)[66]、赫顿·韦伯斯特(Hutton Webster)[67]或者是亨利·S·卢卡斯(Henry S.Lucas)的此类著作。但是,对于所作论文是关于古希腊教育的学生而言,这些著作未免有些太宽泛了。相比而言,华莱士·E·考德威尔(Wallace E.Caldwell)的教科书《古代世界》(The Ancient World)更为适合。比这本更好一些的是专门讨论古希腊的教科书,例如,G·W·博茨福德(G.W.Botsford)的《古希腊历史》(Hellenic History)。研究美国教育史同样如此,一篇关于殖民地时期学校的论文更适合参考柯蒂斯·P·内特尔斯(Curtis P.Nettels)的《美国文明的根基》(The Roots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和奥利弗·P·奇特伍德(Oliver P.Chitwood)的《殖民地美国史》(A History of Colonial America),而不是哈罗德·U·福克纳(Harold U.Eaulkner)的《美国政治和社会史》(American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对于某些题目来说,可以从专著中获得最好的背景资料。
以上关于从通史教科书中寻找背景资料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教育史教科书。关于早期黑人教育,卡特·G· 伍德森(Carter G.Woodson)的《1861年以前的黑人教育》(The Education of the Negro Prior to 1861)比任何关于美国教育史的教科书能提供更充分可靠的资料。因为后者关于黑人教育的论述大多都是以伍德森的类似研究为基础的,因此,细心的学生会发现,专门史教科书比通史教科书更可靠。教科书作者相对来说很少利用那些构成历史的终极的东西。(参见第五章)。
在确定历史背景的时候,最好不要依靠一本教科书——不管何种类型的教科书。对至少两本教科书进行比较,比仅仅考察一本教科书可以使学生对一个时代获得更好的、更精确的画像。对于背景资料的对比,肯定会提高研究的质量。
[1]马尔卡斯特(Richard Mulcaster,1530?—1611),英国中学校长。
[2]多明戈·福斯蒂诺·撒米恩托(1811—1888),阿根廷社会活动家、学者、作家和政治家。
[3]约瑟·佩德罗·瓦雷拉(1845—1879),乌拉圭社会学家、记者和政治家。
[4]欧亨尼奥·玛丽亚·德·胡斯特斯(1839—1903),波多黎各教育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律师。1875年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哥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
[5]拉布·萨迪亚阁下(882—942),埃及杰出的犹太教教典学者和哲学家。
[6]珍·莱特哈特(1859—1916),荷兰教师和哲学家。因改革教育方法和建立荷兰现代教育制度而闻名。
[7]罗格·库齐内(1881—1973),法国教师和进步主义教育先驱,积极倡导主动学习方法。1921年建立了新教育协会(New Education Association),1964年创办了《教育与发展》(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杂志。被国际教育局列为100位最有名的教育家之一。
[8]古斯塔·维内肯(1875—1964),德国教育改革家和自由思想家。他创造了“教育之爱”(pedagogic eros)和“青少年文化”(youth culture)两个概念。
[9]保罗·格黑布(1970—1961),德国教育改革家。1910年创办了体现新教育精神的“奥登瓦尔德学校”(Odenwaldschule)。
[10]威廉·哈尼施(1787—1864),德国神学家和教育家。
[11]弗里德里希·W·德普费尔德(1853—1940),德国建筑师和考古学家。
[12]范妮·E·安德鲁斯(1867—1950),积极倡导教育在国际友好与和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成立国际教育局的积极推动者之一。
[13]中译本《新爱洛伊丝》,李平沤、何三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版。
[14]朱尔斯·费里(1832—1893),法国政治家和共和主义者。1880—1881年担任法国第44任总理。在任期内积极推进教育的世俗化和义务教育制度,并于1882年通过了《费里法案》。
[15]让·饶勒斯(1859—1914),法国社会党领袖。
[16]费利克斯·皮考特(1828—1898),法国教育家。成功建立了培养女教师的学校。
[17]路易斯·里亚德(1846—1917),法国哲学家和行政管理者。
[18]古斯塔夫·朗松(1857—1934),法国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和教育家。1902年被任命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19]波尔—罗亚尔是巴黎西南部的一所修道院,是詹森主义的思想中心。
[20]圣西兰(1581—1643),法国修道士,将詹森主义介绍到法国。
[21]中译本书名为《外国教育史料》,任宝祥、任钟印主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2]杜尔哥(1727—1781),法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经济自由主义的早期倡导者之一。
[23]普赖厄(1841—1897),当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是《儿童的心灵》(The Soul of the Child)。
[24]卡特尔(1905—1998),美国心理学家。其研究将人格研究运用于心理治疗和学习理论等。
[25]布根哈根(1485—1558),德国宗教改革家。
[26]黑贝尔(1813—1863),德国诗人和剧作家。
[27]冯特(1832—1920),德国医生、心理学家、生理学家。
[28]鲍尔生(1846—1908),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其《德国教育史》一书已翻译成中文。
[29]维拉莫维茨·默伦多夫(1848—1931),德国古典语言学家。
[30]兴登堡(1847—1934),德国元帅和政治家,1925 到1934年担任德国总统。
[31]格罗特芬德(1775—1853),德国语言学家和碑铭研究家。
[32]欧姆(1789—1854),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中电阻与电压的正比例关系,即“欧姆定律”。
[33]《教育计划》是耶稣会为管理本会所办学校而制订的规章,颁布于1599年。
[34]乔治·桑塔亚纳(1863—1952),西班牙著名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美国美学的开创者,同时还是著名的诗人与文学批评家。
[35]李考克(1869—1944),出生于英国的加拿大教师、作家、政治科学家。是20世纪初期英语世界最著名的幽默作家。
[36]毛姆(1874—1965),英国剧作家、小说家。
[37]撒克里(1811—1863):19 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讽刺英国社会的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是其成名作。
[38]怀特海(1861—1947),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
[39]艾玛·威拉德(1787—1870),美国女权活动家。1814年,在纽约州的特洛伊城创办了一所为女子提供与男子同等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洛伊女子学校”(Troy Eemal Seminary),1895年更名为“艾玛·威拉德学校”(Emma Willard School)。
[40]凯瑟林·比彻(1800—1878),美国教育家。因积极倡导女子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而闻名。
[41]玛丽·莱昂(1797—1849),美国女子教育先驱。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办了惠顿女子学校(Wheaton Eemal Seminary)和曼荷莲女子学校(Mount Holyoke Eemal Seminary)。
[42]德国教育家赫尔曼·利茨设在风景优美的乡村里的寄宿制学校。学校中充满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为儿童提供各种活动。
[43]1919年奧地利籍的企业家埃米尔· 莫尔特(Emil Molt)根据德国改革派的教育学者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的教育理念,为其员工子女建立的学校。
[44]加尔文·E·斯托(1802—1886),美国圣经学者和公共教育的积极倡导者。1836年应俄亥俄州议会委托考察欧洲教育,返美后发布《欧洲初等教育考察报告》(Report on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Europe)。
[45]维克托·卡曾(1792—1867),法国哲学家和教育家。
[46]《捐赠教堂法案》,1541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统治下通过的法案,要求没收私人捐赠的教堂的财产,专门用来兴办教育。
[47]苏维托尼乌斯(约公元66—122年),古罗马历史学家。其最重要的著作是《罗马十二帝王传》(De Vita Caesarum)。
[48]塞涅卡(约公元前2年—公元65年),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政治家和剧作家。
[49]杰罗姆(约347—420),古罗马的基督教牧师、神学家和历史学家。
[50]芬乃龙(1651—1715),法国的罗马天主教主教、神学家和作家。
[51]马克·霍普金斯(1802—1887),美国教育家。
[52]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领袖。1902到1910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1913—1921年任美国总统。
[53]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散文家、演说家和诗人。被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为“美国文明之父”。
[54]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受过其父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的严格教育,是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55]克里斯托夫· 莫利(1890—1957),美国著名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
[56]詹姆斯·罗素·洛厄尔(1819—1891),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批评家和外交官。
[57]萨尔兹曼(1744—1881),德国牧师和教育家。
[58]弗朗西斯·韦兰(1796—1865),美国浸信会教育家和经济学家。
[59]塞缪尔·哈特利布(1600—1662),英国的一位博学之士。
[60]约翰·杜里(1596—1680年),苏格兰的加尔文派牧师和英国内战时期杰出的知识分子。
[61]伊本·赫勒敦(1332—1406),阿拉伯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62]阿格里科拉(1494—1555),德国学者,被誉为“矿物学之父”。
[63]维姆费林(1450—1528),德国人文主义教育家。其《青春期》(Adolescentia)一书被誉为“德国第一部伟大的教育著作”。
[64]恩格尔贝特(1250—1331),奥地利哲学家、神学家、政论学家、本笃会会士。
[65]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约1115—1180),出生于英国的萨隆,曾拜阿伯拉尔等人为师,深受其思想的启迪。在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鼎盛时期,他成为阿伯拉尔和奥卡姆之间的重要传人。
[66]林恩·桑代克(1882—1965),美国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世纪的科学与炼金术。
[67]赫顿·韦伯斯特(1875—1955),美国历史学家,主要研究古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