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程序
对学习者来说,没有必要等到所有参考书目都搜集齐以后才开始阅读资料。实际上,从长远来看,越早开始阅读资料对他越好。他的知识随着阅读而增加,就可以更好地判断未来增加的参考书目的适切性和准确性。
许多学习者会有这样的印象,如果一本书列入了对他们的主题有用的书目清单,那么,就必须从头到尾彻底地阅读这本书。一般来说,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在准备课程报告时。然而,确定是否要彻底阅读一本书主要根据主题的性质。撰写弗朗西斯·培根教育哲学的学生应该尽量毫无遗漏地阅读《新工具》(Novum Organum)和《学问的进展》[1](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否则,虽不能说不可能但是很难呈现对培根思想的准确描述。另一方面,一些资料性著作,例如,传记、百科全书、期刊论文、综合性的教育史和专著等,只需要阅读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克伦普(Crump)建议学生开发“快速泛读的能力”,在历史研究中“这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和有价值的才能”。[《历史和历史研究》(History and Historical Research),第81页]。确实,泛读技巧是克服查看大量原始资料这一障碍的必要条件。学习者应该养成查看一本书的内容目录和索引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标题的习惯。通过记录下应该阅读的页码,学习者可以避免再去寻找最初泛读时已经确定的那些容易遗忘的资料。接下来稍慢一些的阅读将帮助学习者记住资料,并准备誊写到笔记上。应该强调的是,泛读并非没有缺陷。首先,阅读速度太快会导致不能发现重要的资料;第二,学习者会受到与主题有关的枝枝节节的吸引而分心,最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时候相反,学习者通过这种方式会找到感兴趣的、充实其报告的资料。第三,如克伦普所指出的,泛读是危险的,因为“读者一旦形成快速阅读,不是字斟句酌、甚至不是一句一句阅读,而是一页一页或一段一段阅读的习惯,有时就丧失了慢慢地深度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时,学习者应该记下事实性资料和所思所想。读完资料后,他应该核对笔记是否准确完整。这样,他就不会过了很长时间再回过来到原始资料中核对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