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技术性细节
下面这些关于报告技术性细节的论述,大部分是针对准备教育史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研究报告的学生,而不是教育史著作或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
1.一般形式
a.用钢笔在纸张的单面上清晰书写。行与行之间要间隔适当,并在纸面左边留下足够页边距。
b.如果报告是打印稿,那么应该设置双倍行距。用8.5×11英寸的纸张。在左边留下1.25英寸的页边距,页眉和页脚留1 英寸的页边距。
c.不管是手写还是打印,都要留一个复印本,以防丢失或放错手稿。
d.报告应该封在文件夹中,外面写上学生的姓名、班级、提交日期和教师姓名。
2.扉页信息
a.报告的完整标题。
b.学生和教师姓名。
c.课程编号和上课时间。
d.提交日期。
3.内容目录
a.应该包括章标题和主要的小标题。
b.注明与每一标题或小标题对应的页码。
4.前言
a.学生应该表明这个题目与他感兴趣的领域的关系,或者他为何对此特别感兴趣。
b.阐明选择某个题目的其他原因。
5.页码
a.前言通常用罗马数字,而正文一般用阿拉伯数字。
b.整篇报告应该连续编码。
6.脚注
a.应该每页单独编码或每一章连续编码。(详见前面关于脚注的讨论)
b.如果需要的话,脚注可以全部放在每章末尾。
7.概括与结论
a.概括是对报告中提出的有重要意义的细节的简要重述。
b.结论应该表明学习者对所研究的题目的评价、对后来教育思想或实践的影响或对未来的意义。他也可以提及来自于研究结果的某些特别的价值、知识或观点。如果学习者在他的研究中丝毫没有获益,他应该指出原因所在。
8.参考文献
a.如果学习者采用清单形式,他应该按照字母顺序安排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简要说明。
b.如果大量运用原始资料,应该将它们与二手资料分开。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照字母顺序。这取决于哪种方法更便捷。
c.参考的论文应该按照标题排列,除非按照时间顺序有很大的优势。
9.附录
a.对尚未出版或难见到的原始资料作摘录。
b.如果是学生自己所作的翻译,应附上翻译资料的原文。
c.报告中所用的外文引文的翻译。对于那些通常所用的语言,如法文和德文,一般并不需要这样做。
d.其他对于研究而言有趣而相关的材料。
学生们经常问教师研究报告最少应该多长。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在科学和数学中,一些最重要的研究报告也不过6页或更短。总体来看,历史方面的报告有越来越长的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根据教学的经验,至少需要12页双倍行距的打印稿才可以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学期研究报告。然而,学生们将会发现,要使他们自己的研究报告简洁明了非常困难。很自然,学位论文会更长。这个原则是想让写作者参考那些最好的研究和写作,从而确定自己报告的适宜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