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细分
接下来,注意力应该指向文本是否妥当。除非研究计划非常简短,否则文本应该分成章节。尽管如此,写作者还可以继续将内容划分为许多小标题。他必须力求写得简洁明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明确界定的术语并保持前后一致,删除不相关的资料(废话)。重要的细节应该运用写作中各种强调技巧明确凸显出来。正如内文斯(Nevins)所言:“好的历史著作就像一幅精良的地图。上面会有许多细节,但重要的特征总会以大号字体凸现出来。”[见《历史大师论文集》(Masters'Essays in History)第9页]模棱两可的句子会使读者如坠云雾,因而应该从文本中删除。在这一方面,应该特别注意那些在以前时代含义不同的表述。如本书前面所述,“public school”一词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与今天的用法并不一致。同样地,英国和美国对这个词,以及其他词如“approved school”的理解也不一致。为了保持论文的流畅有趣,学习者应该避免运用陈词滥调。他应该尽量运用语法、拼写和标点的惯用法;应该避免纠结的句子结构;应该删除部分矛盾的论述;应该在事实断言、观点和结论上加入必要的限定性话语;应该保证引文的精确性;应该核对注释的恰切性;应该在每一章结论部分提供一个简明的总结,在报告的末尾提供一个总的评价性总结;应该保持整篇报告的逻辑连贯性。
在整个研究后面附录的参考文献中,应该包括关于内容及其运用价值的简单介绍。有注释的参考文献的例子,可以在本书前面章节中找到。一般历史学家更喜欢关于原始资料的评论性论述,而不是正规的参考文献。学习者可以选择对自己和读者最便利的参考文献形式。不管参考文献是何种形式,都只应该包括研究报告中确实引用过的材料。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用那些他们不仅没有用到、甚至没有看过的标题来“填塞”研究。那些曾经参考过但在报告中并未引用的文献,可以附录在主要参考文献之后。还可以加上第三类参考文献,也就是那些读者可能感兴趣、但作者并未见到的文献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