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月的健康护理
03 第四个月的健康护理
宝宝佝偻病的预防
提起佝偻病,人们总以为此病好发于婴儿时期。其实不然,当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可能已发生佝偻病,医学上把这种佝偻病称之为先天性佝偻病。据国内某些地区的报告,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可见,预防佝偻病应从胎儿期做起。
对于佝偻病我们恐怕并不陌生,误以为这只是婴幼儿时期的多发病。其实不然,还在娘胎里就可能发生佝偻病。胎儿期佝偻病称为先天性佝偻病。为什么胎儿也会患佝偻病?
在怀孕8~10周时,胎宝宝的长骨骨干开始骨化,这种骨化的进行,有赖于母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摄取,尤其是在妊娠后半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也相对较高。如果此时孕母体内维生素D和钙量不足,即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而发生先天性佝偻病。在妊娠期间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营养不良以及妊娠后期常有腰酸、腿痛、手脚发麻和抽搐等低钙症状的准妈妈,胎儿也易患先天性佝偻病。
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佝偻病的症状,如出生后2~3个月内前囟门特大、前后囟门通连、胸部左右两侧失去正常的弧形而成平坦面,甚至发生低钙抽搐。先天性佝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那么,怎样来预防胎儿佝偻病的发生?
合理营养
维生素D的来源之一,就是食物了。准妈妈若营养不良,或偏食挑食,就有可能影响胎儿对维生素D的吸收。因此,预防胎儿佝偻病,准妈妈必须经常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鱼、蛋黄、动物肝脏等。一般从怀孕第二十八周起每天服维生素D,如鱼肝油、钙粉,直至孩子娩出,可以有效地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
多晒太阳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人的皮肤中有一种叫做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它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成维生素D。因此,准妈妈必须常晒太阳,常做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消除疾病因素
如果准妈妈患有慢性肠道疾患、慢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疾病,均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代谢。因此,准妈妈应当积极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此外,如果准妈妈有条件的话,可测定血中钙、磷含量,并算出其乘积,如果钙、磷乘积小于20,则可预测胎儿将患佝偻病,准妈妈需要及时补充鱼肝油制剂,以起到预防胎儿佝偻病的作用。
准妈妈警惕宫外孕破裂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导致宫外孕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
正常情况下,卵子在输卵管里受精,然后由输卵管迁移到子宫腔,在这里安家落户,慢慢发育、成长,直至娩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像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先天畸形等等,受精卵在迁移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没有到达它应该去的地方,而是在别的地方停留下来,这就成了宫外孕,医学术语叫异位妊娠。
宫外孕可以发生在卵巢、子宫颈甚至腹腔,但90%以上发生在输卵管。这样的受精卵不但不能发育成正常胎儿,还会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爆炸。
输卵管、卵巢这些地方的组织,不像子宫那样结实而富有弹性,所以当胚胎慢慢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将周围的组织撑破,造成腹痛和大量出血,这就是宫外孕破裂。出血后,血液大量积存在腹腔里,外表看不出来,很容易被忽略。不少人直到失血过多晕倒了被送进医院时才发现。所以,准妈妈一定要当心下面的情况。
停经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短暂的停经史,一般来说在6周左右。但有的病人因绒毛组织所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或因发病较早,可能将病理性出血误认为月经来潮,认为无停经史。
腹痛
为输卵管妊娠破坏时的主要症状,发生率很高,约为95%,常为突发性下腹一侧有撕裂样或阵发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刺激膈肌时可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当盆腔内积液时,肛门有坠胀和排便感,它对诊断宫外孕很有帮助。
阴道不规则出血
一般来说,呈点滴状,深褐色,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阴道出血是因子宫内膜剥离,或输卵管出血经宫腔向外排放所致。腹痛伴有阴道出血者,常为胚胎受损的征象。只有腹痛而无阴道出血者多为胚胎继续存活或腹腔妊娠,应提高警惕。
晕厥与休克
这是腹腔内急性出血和剧烈疼痛所导致的。出血越多越快,其症状出现越迅速越严重。可引起头晕、面色苍白、脉细、血压下降、冷汗淋漓,因而发生晕厥与休克等危险。
如发现上述症状,家人应及时护送医院治疗,以免耽误抢救时机。如果你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承担一个女人最神圣的职责,那么至少要让身体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因为一个健康的母体会把一切意外的危险阻隔在安全线以外。
怀孕以及正确避孕
选择双方心情和身体状况俱佳的时机怀孕。如不考虑做母亲,就要做好避孕。良好的避孕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宫外孕的发生。
及时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炎症是造成输卵管狭窄的罪魁祸首,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更是增加了炎症和子宫内膜进入输卵管的概率,进而导致输卵管粘连狭窄,增加了宫外孕的可能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系统疾病也都可能改变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及时治疗这些疾病都可以减少宫外孕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