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月子饮食
01 月子饮食
产后头三天科学饮食
新妈妈刚刚分娩,身体还很虚弱,正所谓“虚不胜补”,不适宜太早进补,1周内应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而且如果是剖宫产的话,术后6小时禁止饮水及进食,即使是6小时后,也只能喝水及吃较稀的白粥,要等排气后,才可以正常进食。
新妈妈分娩后数小时至1日内,最好吃流质或者半流质食品,例如牛奶、蛋花汤、红糖水、小米粥等。因为在分娩的过程中体力消耗大、出汗多,新妈妈体内体液不足,胃液分泌减少使消化功能下降。所以,此时身体最需要的是水分及容易消化的清淡食品。喝牛奶可以补充体内的钙损耗。
2~3天后,新妈妈的体力尚未恢复,食物以清淡、不油腻、易消化、易吸收、营养丰富为佳,形式为流质或半流质。可食用牛奶、豆浆、藕粉、糖水、煮鸡蛋、蒸鸡蛋羹、馄饨、小米粥等。这个时候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剖宫产的新妈妈一般需要在排气之后才可进食。每餐不要进食过多,因为此时新妈妈的胃肠功能还没有完全复原。三餐之间可以加餐,做到少食多餐,这样既可以保证营养的充分供给,又不至给肠胃增加过多负担。
新妈妈应该一日多餐。有研究表明,新妈妈一日吃五餐不仅有益于大脑和心脏,而且不但不会使体重过重,还达到可以减肥的目的,并有利于产后子宫的复旧。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分娩之后的3~4天之内,新妈妈不要急于进补,有人进食炖汤类,认为炖汤类会促进乳汁分泌, 然而此时新妈妈的初乳尚不十分畅通,过早喝汤只会使乳房胀痛,引发乳腺疾病。以后随着身体和消化能力的慢慢恢复,新妈妈渐渐进入正常饮食。待泌乳通畅后,才可多喝汤。
新手妈妈确实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补身体。药补不如食补,可是并不代表着坐月子时就一定要整锅整锅地喝汤,或者每天一只老母鸡或猪蹄膀往肚子里塞。
产后第一周:重在开胃
不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新妈妈在最初几日里会感觉身体虚弱、没有食欲。如果这时强行填下油腻的“补食”只会让胃口更加减退。在产后的第一周里,可以吃些清淡的荤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鸡肉、鱼等,配上时鲜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营养均衡。橙子、柚子、猕猴桃等水果也有开胃的作用。
饮食上应适当增加水分,应多和宝宝接触,这会有利于母乳的分泌。产后应注意营养的补充,但补充过度也对身体无益。
产后第一周推荐食谱
山楂煮粥
原料:山楂15克,粳米60克,红糖10克。
制作方法:先将山楂加水煎煮取浓汁再加入粳米、红糖煮成粥食用。
功效:具有开胃消食、活血化淤的功效,适宜于产后恶露不尽、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病症。
六君子粥
原料:人参粉1.5克,白术粉、半夏粉各5克,茯苓粉7克,益母草粉3克,陈皮粉15克,粳米150克,白糖50克。
制作方法:先将6味中药粉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后,再放入淘净的粳米,加足清水,放在旺火上烧沸后改为小火,煮成细粥,加入白糖调匀,即可食用。
功效: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C,还含有人参皂苷、胆碱、苍术醇、苍术酮、甘草苷、甘草苷原、天冬酰胺、甘露醇、茯苓酸、川皮酮、橙皮苷、肌醇、柠檬烯及谷甾醇、天冬氨酸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化痰止咳。既能增进食欲,又能增强体质,促进新妈妈身体康复。
产后第二周:补血和维生素
不知不觉到了分娩后的第二周,新妈妈的伤口基本上愈合了。经过上一周的精心调理,胃口恢复的差不多了。这时可以开始尽量多食补血食物,调理气血。苹果、梨、香蕉能减轻便秘症状又富含铁质,动物内脏更富含多种维生素,是挺完美的维生素补剂和补血剂。药膳不能凭一知半解,自行配制,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滋补。
产后第二周推荐食谱
龙眼肉煮粥
原料:龙眼15克,红枣15枚,粳米50~100克。
制作方法:一起煮粥,加红糖少许调味。
功效:每日服2次,能安神养心,健脾补血,适用于产后贫血,心悸失眠,体质虚弱者。
黑木耳粥
原料:黑木耳15克,红枣15枚,粳米50~100克。
制作方法:黑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三者一并煮熬成粥,放入冰糖或红糖。
功效:日服2次,能益心补血,适用于产后失血较多,头晕目眩,唇白甲淡,面色发白,脱发患者。
产后第三周:催奶好时机
宝宝长到半个月以后,胃容量增长了不少,胃口也在逐渐增大,并且吃奶量与吃奶时间逐渐建立起规律。妈妈的产奶节律开始日益与宝宝的需求合拍,反而觉得奶不涨了。其实,如果宝宝尿量、体重增长都正常,两餐奶之间很安静,就说明母乳是充足的。免不了有些妈妈会担心母乳是否够吃,这时完全可以开始吃催奶食物了。
催奶不应该只考虑量,质也非常重要。传统认为妈妈应该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汤,研究发现,被大家认为最有营养,煲了足足8小时才成的广东靓汤,汤里的营养仅仅是汤料的20%左右。所以科学的观点是汤汁要吃,料更不能舍弃。所以,煲汤不用一大锅;煲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不然营养成分会流失。
产后第三周推荐食谱
鲫鱼烧通草
原料:活鲫鱼1尾(100~120克),通草10克。
制作方法:将鲫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同通草一齐加水煮至鲫鱼熟烂。
功效:吃鱼喝汤,可治疗产后缺少乳汁。
黄芪炖鸡汤
原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枚,母鸡1只,葱1棵,生姜2片,盐、米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黄芪入滤袋内,母鸡洗净,氽烫、切块,葱切段备用。以上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
功效:黄芪甘温,功能补气健脾,益肺止汗,可补气生血而化生乳汁,民间常用于治疗产后乳汁缺少,又可补虚固表,治疗产后虚汗症。母鸡性味甘温,能够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小贴士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新妈妈由于分娩消耗大量体力,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大大下降,新生儿和胎盘的娩出,都使得新妈妈代谢降低,体质大多从内热到虚寒。因此,中医主张产后宜温,过于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
月子饮食误区
误区一:多喝老母鸡汤
民间有用老母鸡炖汤的说法,认为它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其实,老母鸡炖汤的最大好处是味道浓厚、鲜美,至于营养价值,它并不比仔鸡高出多少。
从中医上来说,母鸡的鸡肉属阴,比较适合新妈妈、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而老母鸡由于生长期长,鸡肉中所含的鲜味物质要比仔鸡多,这是使鸡汤味道更鲜美的主要原因。另外,老母鸡中脂肪含量比较高,炖出的汤也更香一些,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但是女性分娩以后,血液中的雌、孕激素水平突然降低,这是为了泌乳素发挥泌乳作用,促进乳汁形成。而母鸡肉中含有大量雌激素,当产后立即吃老母鸡时,新妈妈体内的雌激素含量就会增加,这就抑制了泌乳素的功能,导致乳汁不足,甚至回乳。况且,老母鸡很肥腻,在新妈妈体质较差时,过早地服用老母鸡,还会影响胃肠功能,不利于康复,对于新妈妈的身材恢复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
老母鸡虽有回乳作用,但其营养丰富,若新妈妈在产后10天左右,即在奶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食用,仍是较好的产后滋补食品。
误区二:多吃鸡蛋
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丰富且利用率最高,蛋清中不但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组成模式与人体需要很相近,生物学价值达到95%以上,鸡蛋蛋白质几乎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是食物中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鸡蛋中还含有脂肪,脂肪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富含卵磷脂、卵黄素、钙、铁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等,并且卵磷脂和卵黄素在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新妈妈多吃鸡蛋,有助于体力的恢复和婴儿的生长发育,但是要注意适量,不要过多,过多是有害的。
新妈妈在分娩过程中因体力消耗大,消化能力随之下降。有些新妈妈为了加强营养,一天吃上10个鸡蛋,其实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医学研究发现,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新妈妈因消化吸收功能减低,肝脏的解毒功能降低,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下降。如果在大量吃鸡蛋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会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中异常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羟、酚、吲哚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现代医学把这些症状称为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情况下,蛋白质供应量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克,占总热量的15%左右,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40%~50%。新妈妈在整个产褥期间,每天只需蛋白质100克左右即可满足营养需要,因此,新妈妈每天吃3个鸡蛋就足够了。
误区三:汤越浓越好
分娩后家里人少不了给新妈妈炖一些营养丰富的汤,如鲫鱼汤、猪蹄汤、排骨汤等,认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早些康复,还可使奶水多分泌些,使宝宝得到充足的母乳。
这里所说的浓汤,是指给新妈妈做的脂肪含量很高的汤,如猪蹄汤、肥鸡汤等,有人认为这样的汤营养丰富,最有补养效果。殊不知,新妈妈食用过多高脂肪食物,会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而这种高脂肪奶水不能让婴儿很好地吸收营养,还容易使他们发生腹泻。同时,新妈妈摄取过多的高脂肪容易引起身体发胖,使身材难以尽快恢复。
适合新妈妈的汤
玉米须茶
可以起到消除水肿并预防身体肥胖的作用。有些新妈妈在分娩后会出现小便不利,身体浮肿的现象,大量补充水分时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如果把玉米须放在开水中煮,每天当茶饮用,会帮助身体利尿,从而减轻水肿,而且不增加心脏的负担,还具有减肥作用。
海带菜
能够减少你的子宫出血并为身体补碘。海带菜不仅是一种味美价廉的滋补品,还富含丰富的褐藻胶、碘质、粗蛋白、多种维生素和钾、钙、铁等多种矿物质,这些都是你的身体在分娩后非常需要的营养。特别是碘,不仅可以帮助你化除滞体内的淤血,还可以补充在怀孕期间被胎宝宝夺取的大量甲状腺激素。海带菜还具有利水消肿、收缩子宫、镇定神经的功效,可以帮助子宫剥离面尽快减少出血,避免产后产生抑郁情绪。
鲤鱼汤
可以帮你尽快排出恶露。月子里多吃鲤鱼,能够帮助子宫尽快排出所谓的余血,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恶露。需要提醒一点,汤和肉同吃,才能真正摄取到营养。
误区四:红糖水喝得越久越好
新妈妈分娩后,一般要喝些红糖水,这是必要的,但如果吃红糖过多,则会影响健康。
新妈妈产后体力消耗很大,一般都感到虚弱、疲劳、胃肠功能较差,所以最初几天宜吃一些清淡而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流体或半流体食物。又由于失血较多,需要补充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铁,所以民间熟知的补养食品——红糖水,所以红糖水卧鸡蛋就成为新妈妈产后服用的良药、滋补佳品。
红糖还含有益母草成分,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新妈妈分娩后,元气大损,体质虚弱,吃些红糖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散风寒、活血化淤的功效。
但是,新妈妈切不可因红糖有如此多的益处,就一味多吃。
一般来说,红糖应食用1周左右,如果产后无限制地食用红糖,对身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目前新妈妈多为初产新妈妈,产后子宫收缩一般是良好的,恶露的色和量均正常,血性恶露一般持续时间为7~10天。如果新妈妈吃红糖时间过长,例如达半个月至1个月以上时,阴道排出的液体多为鲜红色血液,这样,新妈妈就会因为出血过多而造成失血性贫血,还可影响子宫复原和身体康复。
此外,食用红糖每次要适量,如果食量过多会影响食欲。同时,胃里经常有糖存在,可使胃肠道酸度增高,产生胃酸过多、肠内发酵等,使腹部不适,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也有不良影响。
误区五:月子里多喝茶
近些年来,由于发现茶叶中含有铁、锌、锰等微量元素,于是有些人便主张新妈妈与乳母应多饮茶,才有利于胎儿与婴儿的发育。其实这种看法很片面,甚至是有害的。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除臭、解毒等功效,同时,茶还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辅助疗效。
但是,新妈妈不宜喝太多茶。茶叶含有较多铁质,但同时也存在大量鞣酸,它们会结合成难溶性物质,阻碍了肠道对铁质的吸收。另外,茶中含有高浓度的鞣酸会被黏膜吸收,进而影响乳腺的血液循环,会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茶叶中还含有咖啡因,饮用茶水后,使人精神振奋,不易入睡,影响新妈妈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同时茶内的咖啡因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容易使婴儿发生肠痉挛和忽然无故啼哭的现象。
误区六:多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外,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锌、铁、锰、铜、镁、钾和矿物质钙以及氟等。巧克力中添加的卵磷脂,其磷的成分对儿童大脑发育又是大有好处的。此外巧克力中含有微量的兴奋成分,在人疲劳时食用,可提神醒脑,补充能量这些大概是其他食品不可比拟的。但是新妈妈在产后是不能多吃的,因为新妈妈需要给新生儿喂奶,如果过多食用巧克力,对哺乳婴儿的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是因为,巧克力所含的咖啡因,会渗入母乳并在婴儿体内蓄积,能损伤神经系统和心脏,并使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结果会使婴儿消化不良,睡眠不稳,哭闹不停。
新妈妈整天吃巧克力,不仅会影响食欲,使身体发胖,而必需的营养素却缺乏,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误区七:吃硬、咸、生冷食物
产后忌吃生食、冷食、尽可能不要吃存放时间较长的剩饭菜,未煮熟的食物往往不易消化,这对脾胃功能较差的新妈妈(特别是分娩后7~10天内的新妈妈)来说,是一个负担,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不良,生冷食品未经高温消毒,可能带有细菌,进食后导致新妈妈患肠胃炎。另外,为了保证食品的卫生和食物易于消化,可不吃或少吃凉拌菜和冷荤。
一些凉拌的菜未经高温消毒,新妈妈产后体质较弱,抵抗力差,容易引起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一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梨等不宜多食,对于某些脾胃虚弱者,可能引起拉肚子。当然,在夏季可以少量食用,注意量不宜多。
新鲜的水果,不包括在禁忌之内,水果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与排泄的作用,但偏冷性的果菜最好避免(特别是分娩后7~10天内的新妈妈),如冬瓜、椰子水、杨桃汁、西瓜、梨子、大白菜、橘子、葡萄柚、腌黄瓜、哈密瓜、竹笋、白萝卜、茄子等等,一般在室内放置的水果,不会凉到刺激消化器官而影响健康的程度,反之,在产后1个月应多吃一些易消化的新鲜时令水果,以增加营养及补充维生素;在夏季坐月子时可吃些适宜消暑的饮食,新妈妈出汗多、口渴时,可以食用绿豆汤、西红柿,也可吃些西瓜和水果消暑,不必盲目忌口,以避免产褥中暑。
女性产后有乳房下垂的现象,很多人将其“归功”于给宝宝喂奶,但其实不然。除乳房外,其他部位如眼皮、脸颊、颔、上臂、腹、腿等所有肌肉都出现松弛及生皱纹的情况,这现象与产后的饮食调养有关。产后少吃太咸或太酸的食物为妙,由于盐在体内会产生凝固水分或血液的作用,对新妈妈不太适合。而酸类食物虽能够帮助新妈妈减肥,但对产后易疲劳的身体,就太强了点,因会导致肌肉无力及下垂松弛。所以,如要早日回复苗条及富弹性的身段,便要谨慎选择食物及多做运劝。
新妈妈产后由于体力透支,很多人会有牙齿松动的情况,过硬的食物一方面对牙齿不好,另外一方面也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给新妈妈做的饭要煮得软一点,少吃坚硬的带壳的食物。
乳汁的分泌是新妈妈产后水的需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新妈妈大多出汗较多,体表的水分挥发也大于平时。因此,新妈妈饮食中的水分可以多一点,如多喝汤、牛奶、粥等。
误区八:经常吃油条
多吃油条对新妈妈和宝宝的健康不利。因为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并且油是反复使用的,会造成油脂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如必需脂肪酸、各种维生素等成分不易被机体消化吸收,而且有致癌的可能性或肝脏肿大。
在油条的制作时,须加入一定量明矾,明矾是一种含铝的无机物,如果新妈妈每天吃两根油条,就等于吃了3克明矾,这些明矾中含的铝通过乳汁,侵入宝宝的身体,会使其形成大脑障碍,增加痴呆儿的概率。
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吃了过多的油条不仅难消化,还会影响睡眠。新妈妈的肠胃功能暂时没有彻底恢复,不宜吃油腻及难消化的食物。常常吃油条还会引起代谢紊乱,易引起一些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破坏最大。
误区九:只吃精制米面
不少人在营养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以为“吃好”就是要吃精米白面,米要白,面要精。实际上,粳米、面粉越精越白,营养损失越多,所含的B族维生素也就越少。快餐中的维生素更是少得可怜。人体中含有氢、碳、氮、氧、磷、钙等11种宏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99.95%),还有铁、锰、钴、铜、锌、碘、钒、氟等14种微量元素(只占体重的0.01%)。这些元素虽然在体内的比重极小,但却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一旦供应不足便可产生一系列疾病,甚至出现死亡。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乳母和宝宝来说更需要,因为他们缺乏微量元素时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人们在生活中注意不偏食,尤其是孕妇,尽可能以“完整食品”(指未经细加工过的食品,或经部分精制的食品)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
粗粮由于加工简单,营养损失比较少,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成分,比如食物纤维素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多粗粮还具有药用价值,如燕麦麸可降血脂、血糖,也有利于防治糖尿病。荞麦对糖尿病更为有益。而玉米可加速肠蠕动,有利于肠道排毒,从而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此外,它还能有效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粗粮还可以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