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排泄护理

04 排泄护理

大小便是人天生的非条件生理反射。新生儿期,宝宝的排泄次数多且无规律性。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大小便次数减少,量增加。所以2~3个月的小宝宝排泄护理则稍不同于新生儿期,这阶段排泄护理有新的讲究:

把宝宝大小便的技巧

2~3个月的小宝宝,此期每天大便为3~4次,随着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到3个月末每天大便1~2次。而小便次数为20次左右,因为初生几个月的宝宝,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组织发育不完善,膀胱容量小,贮存功能差,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及调节功能差,肾脏对水的浓缩、稀释功能亦差。因此,宝宝的小便次数比较多。当然,家长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宝宝排便的次数是与进食多少、进水多少都有关系。

尽早培养宝宝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仅使宝宝的胃肠活动具有规律性,有利于宝宝皮肤的清洁,减少家长洗尿布的麻烦,还可训练宝宝膀胱储存功能及括约肌收缩功能。因此,在宝宝满月前后就应把大小便。

首先,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排便需求。多数宝宝在大便时会出现腹部鼓劲、脸发红、发愣等现象。当出现这些现象时,我们就试着给宝宝把便。并且,一般在宝宝睡醒及吃奶后也要及时把便,不要把得过勤,否则易造成尿频。

把便时,其姿势要正确,使宝宝的头和背部靠在大人身上,而大人的身体不要挺直,宝宝3个月以内还不会反抗。同时把便时,给予宝宝其他的条件刺激,如“嘘嘘”声诱导把尿,“嗯嗯”声促使其大便。刚开始时,宝宝不一定配合,但坚持训练,相信宝宝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并且这个月龄的婴儿,应密切观察他的大小便情况,以摸清婴儿大小便的规律,开始进行把婴儿大小便,甚至在夜间也可这样做,为以后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打下基础。

观便辨健康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大便呈金黄色,是稀糊糊的软便;牛奶喂养的宝宝的大便呈浅黄色。

不正常的大便是:如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白色便(陶土便)、柏油便等,则表示宝宝有病,应及时找医生治病。

不正常的小便是:小便时哭闹、小便色黄、小便色浊、小便带血等等,当发现宝宝的小便出现异常时,请及时求助于医生,分析原因后,合理护理。

坚持防治尿布疹

对3个月内的婴儿来说,仍然要使用尿布,但使用的次数要比新生儿期减少。在家中,可用自制的布尿布,勤换勤洗,使婴儿感到舒服,在换尿布的同时对婴儿的皮肤也是一次抚触,以满足婴儿对“皮肤饥饿”的需求。

宝宝的皮肤特别娇嫩敏感,很多的刺激物质包括尿液、粪便、或是潮湿环境,都会对宝宝的皮肤产生刺激,进而产生发炎、溃烂而形成尿布疹,其中尿液中的氨与粪便中的微生物被认为尿布疹的主要元凶。感染尿布疹,小宝宝会很痛苦,所以为了预防尿布疹,专家给我们支了以下几招。

选择好纸尿裤:首先要全纸的,或棉柔材质、吸汗和透气性佳的款式,搓一搓,听听声音;然后要比较薄的,大概一块饼干厚就行,不要太厚的那种;要有松紧搭扣的,腰围有部分加宽、或是大腿附近的剪裁有增加伸缩功能的,且不会把宝宝弄疼;吸水量大,可以倒些水进行实验;有凡士林保护层的最好。很重要的一点需要说明,为婴儿选购纸尿裤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是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确保宝宝使用安全。

除了要选择好纸尿裤与合理地更换纸尿裤外,平常妈妈们可在宝宝排泄完后,用温水轻轻冲洗宝宝的小屁股,再用纯棉布轻轻按压即可。等小屁股干爽后再用较油性的润肤乳涂抹,以形成保护膜。这样就可以较好地预防尿布疹。另外,也可以在宝宝刚换下尿布后,让小屁股不包尿布,透气约1小时,这对预防尿布疹感染也很有好处。

患尿布疹的宝宝,小屁股最好保持干爽,仍要勤换尿布且清水洗净,避免尿便液留在宝宝的皮肤上造成刺激伤害。必要时带宝宝到正规的医院让医生诊断处方,千万不要自己购买药膏涂抹,避免延误治疗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