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

08 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

感冒气喘

一般在感冒流涕、发热后的一两天,有些宝宝会开始咳嗽,伴随着咳嗽的逐渐增加出现气喘的现象,宝宝呼气延长,呼吸急促,每分钟达50次以上,甚至还会憋气。妈妈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咳嗽、气喘时口唇青紫。

对于气喘最好的护理其实还是预防,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宝宝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感冒;合理地穿衣,不要忽冷忽热,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应尽量与宝宝隔离,如果不得不与宝宝接触,最好戴口罩;另外,还要从居家空气开始,定期通风换气,室温不要过高或过低,并保持一定湿度;在室内烧烤食物时,一定要开窗;避免宝宝接触小动物,家里更不要养小猫、小狗。另外,尘螨是诱发小儿气喘体质发作最重要的过敏原,要注意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每天起床后一定要叠被,不要给宝宝买填充玩具和毛绒玩具,家中避免使用地毯和挂毯。必要可给宝宝应用疫苗预防,可从鼻腔内喷入或滴入减毒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或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对已发生气喘的宝宝,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宝宝上医院。

沟纹舌

一般人的舌头表面是平整的,没有明显的高起和凹陷。可是有些人的舌头,却出现一道道纵、横沟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加重。沟纹舌一般无任何不适,只是沟纹较深的可能会出现刺激痛,但不需要任何治疗。该病原因不明确,常认为是先天性的,也可能与地理条件、维生素缺乏有关。如果宝宝出现沟纹舌,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佝偻病

佝偻病早期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易受惊、爱哭闹、睡眠不安、多汗等,也可有枕秃(头后部有一圈没有头发),呼吸道感染,贫血等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骨骼及肌肉病变,如乒乓球样颅骨软化,囟门大,颅缝增宽,出牙迟,牙釉质发育不良等。而宝宝学步后,还可能出现O型腿、X型腿,囟门闭合延迟还可影响宝宝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等。

佝偻病重在预防,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另外,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虽然钙、磷含量较低,但比例适当,有利于宝宝的吸收。

此外,还可补充维生素D,因为宝宝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D,钙才能被吸收。

所以为了预防佝偻病,宝宝自出生后2~3周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早产儿或双胞胎儿,服用鱼肝油和钙剂直至2岁也可以。有些宝宝没有服鱼肝油,而是服“伊可新”或“具特令”,这两种胶囊只含维生素D,其实,对预防患佝偻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在这里需提醒家长的是,当宝宝出现多汗、睡眠不安、枕秃时,就要及早找医生诊治,不要等到出现骨骼变化才引起重视。

外耳道疖肿

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和腺体,一旦外耳道皮肤受到损伤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后也容易发生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十分疼痛的,宝宝常会因为此病,出现剧烈哭闹、不肯喝奶、睡眠不沉、易惊哭等症状。

为了预防宝宝发生外耳道疖肿,要保持宝宝外耳道的清洁,禁止用发卡、火柴棍等给宝宝掏“耳屎”;洗脸洗头时,可用消毒棉球塞入耳道口,防止水灌入耳内;如果有水进入宝宝耳内,可用消毒棉轻轻地卷入耳内,沾擦。如果宝宝的耳道一旦发生感染或有湿疹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便秘

宝宝便秘的表现是:排便的次数少,有的宝宝3~4天才排1次大便,并且粪便坚硬,排便困难,排便时疼痛或不适,时有哭闹。宝宝便秘一般来说,用牛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便秘,这是由于牛乳中的酪蛋白含量多,使大便干燥;另外,宝宝由于食物摄入量不足或食物过精,含纤维素少,造成消化后残渣少,粪便减少,不能对肠道形成足够的排便刺激,以致粪便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过久,也可形成便秘。

还有的宝宝由于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也可以发生便秘;或是宝宝得了某些疾病,如肛门狭窄、肛裂、先天巨结肠、发热等,都可以发生便秘。

处理方法:对无任何疾病症状的便秘,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是牛奶喂养的宝宝,可在牛奶中加入适当的糖(5%~8%的蔗糖)可以软化大便;注意给宝宝多吃些新鲜果汁、蔬菜汁、菜泥;宝宝吃东西不宜过精,要吃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像白菜泥、玉米糊、莴苣泥等,便于形成大便。

另外,还要注意训练宝宝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即使粪便不多,时间因素作为一种刺激也会产生排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