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常照料

01 日常照料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长要正确认识这一点,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干不好,费时间就代替孩子做。自立是一个过程,家长要有意识地尽早培养,使其拥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在夏季,比如穿、脱衣服,只要孩子能够解开扣子一般就能脱下衣服;洗脸、洗手、刷牙,虽然孩子还不能做得很好,但是也要让孩子自己做,饭后漱口、使筷子、自己脱下裤子大小便、穿鞋、洗澡,自己能洗到的地方让他自己洗,其余的妈妈帮助,但是他还不能洗头,所以头要妈妈给洗。总之,做妈妈的要放开手,让孩子能做的事情都尽量自己去做,使其逐渐学会做这些事情,增强他的自立能力。

让孩子帮忙

让孩子帮忙是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一种方式,也能够使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孩子爱劳动是个好品质,父母要多表扬孩子,夸奖孩子,称赞孩子,孩子慢慢长大后也能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可以让孩子递东西,拿他可以拿得动的东西,扫地等。最好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劳动,干一样的活,这样孩子的心情会很好,会体验到劳动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成员。需要提醒父母的是,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更不要因为劳动了而用钱奖励他,这样做会扭曲了劳动的意义,歪曲了劳动的目的。

体罚好吗

体罚不好,这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会做什么坏事,淘气的孩子可能出于好奇做了一些危险的事情,如登上窗台,接触电器等,父母出于担心,为了警告孩子才对孩子体罚;或者是给大人造成了麻烦,诸如打碎了贵重物品,撕了大人的重要书或文件,把水洒了一地等,因此而体罚孩子;或者出于生理需要孩子尿了床,尿裤子,拒绝吃饭打翻饭碗等而体罚孩子,无论出于哪种原因,父母也不应该体罚孩子。之所以不应该体罚,父母应该明白除了孩子的生理需要外,出现这种现象不能怪罪孩子,而是因为自己防备不足造成的,不是因为孩子故意要做这些事,是他们还不知道不该做这些事。因此,家长要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要体罚孩子,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

十万个为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以为什么来表达出来他们的发现和困惑是出于他们想进一步探索的心理。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诚实,给孩子应有的信赖感。绝对不要打消孩子提问的热情,比如说“我正忙着呢,别问那么多问题”之类的话是不能说的,这样很可能扼杀掉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不要说“不知道”之类的话,这样的话是一种不要继续探索下去的提示,对孩子是不利的,也容易让孩子学会这样的拒绝方式,你在问他的时候,他可能也会这样来回答你。

此外,父母不能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给出答案,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回答,有些问题则可以让孩子谈谈他的看法,然后再给出答案。如果遇到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查找工具书的方式来解决,千万不要撒谎,让孩子失去对你的信任是不好的。

在家里教孩子什么

在家里要教给孩子的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创造的乐趣,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创造性活动。他喜欢音乐,就让他听音乐;喜欢画画,就让他画画,随便怎么画都行,随他创作;喜欢看书,就让他看书;喜欢听故事,就给他讲故事;喜欢户外活动,就给他一块安全的空间让他玩;喜欢动手,就让他动手,可以摆积木,玩玩具、玩沙土等等;喜欢认字,就教他认字。

总之,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活动,不要限制他怎么做,他怎么想就怎么去做,让他充分发挥想像力,充分体验创造的乐趣是最重要。

小贴士

对于家长们来说,在帮助宝宝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时,首先要判断出自己的宝宝到底属于哪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