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早期教育
06 早期教育
语言能力发展
继续训练发音,如叫爸爸、妈妈、拿、打、娃娃、拍拍、高举等,在引导他模仿发音后,要诱导他主动地发出单字的辅音。观察宝宝是否见到父亲叫“爸爸”,或见到母亲叫“妈妈”。平常多与宝宝说话,多引他发音,扩大他的语言范围。继续训练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宝宝用动作来回答,如欢迎、再见、谢谢、虫子飞,以及听儿歌做1~2种动作表演等。
生活中,在宝宝这个阶段,应抓住机会让宝宝理解“不”的意思,如宝宝要碰热水杯时,妈妈要对宝宝严肃地说:“烫,不许碰!”也可以拉着宝宝的手轻轻触摸杯子,然后把他的手离开物品,或轻轻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动作。对于其他宝宝不该拿的东西要明确地说“不”,并要摇头、摆手,让他懂得“不”的意义。也可以跟宝宝玩一些听口令的游戏,如给宝宝讲“坐下”、“不能吃”、“给我”、“给我看看你的新鞋”等,看看宝宝是否会用动作来服从大人的要求。如果宝宝做对了就亲亲他,并奖励他。
另外,也可以给宝宝看各种物品及识图卡、识字卡,最好一个名称配上同样一张事物图,使宝宝理解图是代表物。认识几张图之后,可用一张图配上一个识字卡,使宝宝进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图和物。由于汉字是一幅幅图像,所以多数孩子能先认汉字,后认数字。初教时每次只认一图或一物,继续复习3~4天,待宝宝在会说图名时能从几张图中找出相应的图,记住了再开始教第二幅。宝宝学习的速度因人而异,不要和别的同龄孩子攀比。
也可以给宝宝念儿歌,讲故事,看图书,平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宝宝念儿歌、读故事,并且要有亲切而又丰富的面部表情、口型和动作,给宝宝念的儿歌应短小、朗朗上口,讲故事可在每晚睡前给宝宝读一个简短的故事,最好一字不差,一个故事记住了,再换别的,以便加深宝宝的印象和记忆。每天坚持念儿歌、讲故事、看图书,并采取有问有答的方式讲述图书中的故事,耳濡目染,宝宝就会对图书越来越感兴趣,这对宝宝学习语言很有帮助。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对他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么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一般几十秒到1分钟,要在宝宝有兴趣,很高兴时,与他一起念儿歌、讲故事、看图书,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另外,要从小训练宝宝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好宝宝,宝宝开始用动作表示意思通常在7~8个月时。如说“再见”,一边说一边让宝宝摆手,家长也边说“再见”边向他摆手,使宝宝把摆手的动作与再见联系起来,逐渐懂得这个词的意思。还有拍手表示“欢迎”,点头表示“谢谢”等,训练宝宝按照家长的话做出相应动作,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这对促进宝宝的语言智能发展很有意义,也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尤其是这些游戏,增强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对宝宝的身心发育也很有好处。
运动能力的培养
宝宝在8~9个月时,动作智能已发展的很好,不但学会了爬行,在一些其他动作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大运动方面:宝宝能俯卧,前面用玩具逗引,会以手腹为支点向前爬行;在仰卧时,能坐起来、并躺下,能自己从仰卧变俯卧,再变成坐位,并会自己躺下。如果让宝宝靠栏边站立,能手扶栏杆站立5秒钟以上。
精细动作方面:宝宝坐在桌旁,将大米花等物放在桌上,并能用拇指和示指或示指以外的其他手指捏起米花。如果给宝宝一手握一块方木,再递第三块,宝宝有要取第三块的意思但不一定取到。对于宝宝的动作能力还应抓紧培养与训练。
宝宝手部灵活动作训练
8~9个月的宝宝的双手变得灵活了。由于手和眼协调能力的不断完善,加上手部运动能力的加强,宝宝在8个月时就能随心所欲地抓起摆在他面前的小东西。抓东西时,也不再是简单地抓起来握在手里,而且会摆弄抓在手里的东西,还会把东西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出现了双手配合的动作。
宝宝能力特点
随着手动作的进一步发展,宝宝玩时不再只玩一样东西,可以同时玩2个或者2个以上的物体。并且,这时还喜欢用一样东西去碰击另一样东西,例如,一手拿起一块积木对敲,拿起摇铃敲桌子,也不管自己的手是否会敲痛,便使劲地敲起来,似乎陶醉在敲击东西发出的声音中。
此外,宝宝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东西拿起来又扔掉,爸爸妈妈给拾起后,他又扔掉,不厌其烦,其乐无穷。爸爸妈妈应该提供机会让宝宝做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而不应该去阻止他或限制他。关于宝宝手部的动作训练主要有以下方法:
训练宝宝拇指、示指对捏能力
训练宝宝的拇指、示指对捏能力,首先是练习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等。在开始训练时,可以用拇指、示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示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
爸爸妈妈还可以鼓励宝宝用示指深入洞内钩取小物品。如在瓶子里装些东西,鼓励宝宝用示指伸进去,将里面的东西钩出来。
如果训练宝宝用示指拨动玩具,可以充分发挥示指的功能;也可以用示指拨转盘如旧式电话,拨球滚动物如乒乓球,按键如新式电话,或用示指伸入小药瓶口去拨药片等。都能达到练习示指的作用。在训练时,最好爸爸或妈妈要陪同宝宝玩,以免他将这些小物品塞进口或鼻腔,进而发生危险。
8~9个月是发展宝宝拇指、示指对捏重要动作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进行训练,对启蒙宝宝的智能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拇指、示指对捏动作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难动作,它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学习挥手和拱手动作
爸爸妈妈可以经常教宝宝将右手举起,并不断挥动,让宝宝学习“再见”动作。
当爸爸上班要离开家时,要鼓励宝宝一起挥手,说“再见”。如此每天反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宝宝见人离开后,便会挥手表示再见。在宝宝高兴的时侯,还可以帮助他将双手对起握拳,然后不断摇动,表示谢谢,而后每次给他玩具或食物时,都会拱手表示谢谢。通过这个训练,可以扩大宝宝的交往动作和范围。
对击玩具
爸爸妈妈可以选用不同质地和形状能带响声的玩具,让宝宝一手拿一个。如左手拿块方木,右手拿带响的塑料玩具,示范和鼓励宝宝对敲。并且,可以随之更换不同质地和不同形状的玩具,鼓励宝宝继续对敲。
这个训练既有响声,手又会接触到不同质地和形状的玩具,促进宝宝感知能力的发展,同时又可以促进手、耳、眼、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敲、敲、敲
宝宝在这个阶段,十分喜欢拿着某样物品东敲西敲。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旧罐盒、塑料碗、小木板之类的东西,让小宝宝拿着小木棒敲敲打打,感受敲击不同质地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响。这个训练能锻炼宝宝手的灵活性,感受敲击不同质地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响。
翻滚及拉站动作训练
让宝宝训练训翻身打滚的动作,可以训练大动作的灵活性以及视听觉与头、颈、躯体、四肢肌肉活动的协调是婴儿的基本动作。
训练宝宝翻身打滚
在训练时,先让宝宝仰卧,用一件新的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引导他从仰卧变成侧卧、俯卧、再从俯卧转成仰卧。玩时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干净的地板上或在户外地上铺席子和被褥,让宝宝练习翻身打滚。
让宝宝锻炼翻身打滚,能使他一生受益。因为,翻身打滚的动作不但是身体上的动作训练,同时也是大脑、五官与全身动作协调的关键。
练习翻身取物
训练时,先让宝宝平卧,然后爸爸妈妈将鲜艳带响的玩具放在宝宝的一侧摇响,在引逗宝宝去取时,爸爸妈妈将宝宝的胳膊轻轻推向有玩具的一方,帮助宝宝翻身,抓住玩具。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练习连续翻滚。这个训练,能使宝宝练习翻身变更体位。
宝宝拉物站起
爸爸或妈妈,先将宝宝放入扶栏床内,先让宝宝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扶着栏杆坐起,然后再练习拉着床栏杆,逐渐达到扶栏站起,锻炼平衡自己的身体和站立的能力。熟练后可训练宝宝拉站起来,再主动坐下去,而后再站起来和坐下去……通过训练主动拉物,能使宝宝竖直身体,练习腿部力量。
拾物训练
把宝宝放在床上,爸爸或妈妈在后面用双手分别抱着宝宝的胸、腹部及膝部,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前面的床上,然 后用语言逗引宝宝弯腰去捡玩具,捡到玩具后再直起身,反复多次训练。
等宝宝学会扶站后,可将宝宝扶站在有栏杆的小床边,让宝宝一只手扶栏杆,如没有小床,爸爸或妈妈可抓住宝宝一只手,使宝宝站稳后,在他的脚边放一个玩具,引导宝宝弯下腰用另一只手捡身边的玩具。拾到玩具后,妈妈可以亲吻一下宝宝说:“宝宝真能干”,这时宝宝就会很高兴地再去捡玩具。
拾物训练,可以训练宝宝弯曲及直立身体,还可促进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8~9个 月是宝宝视听能力发展的良好时期,爸爸妈妈应注意培养。
培养宝宝的视听能力
听力训练
爸爸妈妈要定时用录放机或VCD给宝宝放一些儿童乐曲,提供一个优美、温柔和宁静的音乐环境,以训练宝宝的听力,并提高对音乐歌曲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训练听觉,培养注意力和愉快情绪,也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辨认颜色
爸爸妈妈先准备纸盒一个,还有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雪花纸片各几片。然后,让宝宝认识纸片的颜色:“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颜色宝宝,它们的名字叫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接下来,妈妈将准备好的各色雪花纸片放在盒子里。过一会儿,妈妈再从纸盒里任意取出一片雪花纸片,让宝宝说出其颜色。或者妈妈说出颜色的名称,让宝宝在纸盒里找出,并交给妈妈。
刚开始玩游戏时,可以从2种颜色的雪花纸片认知开始,然后再适当增加难度,逐渐由2种颜色增加到4种颜色。
社交能力的培养
当8~9个月大的宝宝看到一个示范后,就有意识地模仿;如果用玩具在宝宝面前摇动逗引时,他会持续用手追逐玩具。
在情绪与社会行为上,宝宝对训斥或赞许,会产生委屈或兴奋的不同表情。
认知能力训练小游戏
8个月是宝宝认知的分水岭。这时的宝宝已经有对物体永存的认知,并且已经拥有自我抑制力、抓取能力及良好的记忆能力,因此,这个年龄段应多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
感知训练
训练宝宝的感知能力,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抚摸、亲吻,再配合儿歌或音乐的拍子,握着宝宝的手,教他拍手,按音乐节奏,模仿小鸟飞,蹦达身体;还可以让他闻闻香皂,牙膏,尝尝糖和盐,培养嗅味感知能力。
认识身体部位
爸爸妈妈可让宝宝看着布娃娃或他人,然后用游戏的方法教宝宝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如让宝宝用手指着娃娃的眼睛说:“这是眼睛,宝宝的眼睛呢?”然后帮宝宝指自己的眼睛,逐渐宝宝会自己独立指眼睛,以此类推,教他学会五官、手、脚、头等。凡指对的,应当给予赞扬和鼓励。
寻找盖着的玩具
做这个游戏时,爸爸妈妈先用手绢盖住宝宝正在玩的积木,看他能否揭开手绢将积木取出。还可以用塑料杯、盒子或一张纸趁他玩得高兴时将玩具盖住,看宝宝能否将玩具找出。如果宝宝不会或者要哭,就将玩具露一点出来,让宝宝自己取出来。
听说话认知小训练
爸爸妈妈可以故意将宝宝戴着的帽子取下时,并有意识地说“把帽子取下来”,然后将宝宝抱在挂放帽子的地方,再有意识地向宝宝发问:“你的帽子呢?”接着就让宝宝指点。通过这个训练,能让初步培养宝宝听懂大人说话的意思,并认识常见物品。
模仿认知训练
爸爸妈妈要经常在宝宝面前做事 ,并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注视自己的行动,开始时应给予引导,如“宝宝看妈妈拿什么呢?”,“奶奶提着菜筐上街了!”等等,从中让宝宝了解和模仿大人的行为活动。
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因此,爸爸妈妈对宝宝的交往能力一定要多重视培养。
宝宝能力特点
如果宝宝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再稍大一些,体会到别人的不快乐感受之后,会说出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或做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因此,交往能力是为人处事不可缺少的,并且培养的越早越好。
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要帮助宝宝结交玩伴。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游戏、听故事、学唱歌等等活动,以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
培养友情
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要从小让宝宝让学会与同伴建立友情和分享物品。爸爸妈妈要创造各种机会和让宝宝与小朋友一起玩,共做集体游戏,比如盖房子游戏,建立起亲密的友情,要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或食品主动拿出和同伴共同分享 。
教宝宝招手“再见”
当爸爸、妈妈上班离开家时或亲戚朋友等人来家里要走时,爸爸妈妈就可以配合扶宝宝招手,并说“再见”,或说“叔叔、阿姨再见”,每天练习,以后说“再见”时,宝宝就会自己招手了。也可以同时用唱着歌词:再见呀,再见呀,招招手。招招手,招招手,再见,再见!通过这个训练使宝宝能理解与人交往的语言并能使动作和词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礼貌行为。
拍拍手小游戏
阿姨、妈妈和小朋友等几个人在一起玩游戏,一边拍着手,一边说出“拍拍手”,同时让小朋友们都模仿阿姨也来拍手。接着可以跟琴唱歌,一边唱一边拍手,宝宝也跟着拍手。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当宝宝只要听到这一歌曲的琴声时,便会主动先拍起手来,加强了宝宝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宝宝在大人的带动下,能达到听见声音便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又能训练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行为,要从小处开始,从细节入手,更要从小培养。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贵在坚持,要在各方面不断重复和练习。平常,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积木玩过就随地扔,进餐后满地是饭菜,这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行为,为宝宝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这能使宝宝自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生物钟,都成长与健康都有益处。
宝宝能力特点
爸爸妈妈如果能从小养成宝宝定时喂辅食的好习惯,将来要求宝宝有规律地进食就容易多了。因为从心理方面来讲,宝宝认为到时间才进食是自然而合理的;从生理方面来讲,身体已建立起这样的生物钟,到一定的时间才感到饥饿,宝宝就会吃得又香又多。爸爸妈妈如果不注意,让宝宝进餐的时间混乱无章,宝宝一哭就喂他吃东西,就会使得宝宝的肠胃该工作的时候不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则必然会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长期下去还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
定时进食
一般来说,从6个月开始该给宝宝的饮食立规矩了。这个年龄的宝宝一般每隔3~4小时喂奶或辅食品一次,半夜不起来吃东西,但有些7~8个月的宝宝还要在夜间吃一次奶。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吃粥或饭菜的次数逐渐增多,喂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直到彻底断奶。
固定餐位、餐具
这时可让宝宝坐在有东西支撑的地方喂饭,还可以用宝宝专用的前面有托盘的椅子,总之每次喂饭靠坐的地方要固定,让宝宝明白,坐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吃饭。
在喂饭时,妈妈用一只勺子,让宝宝也拿另一只勺子,此时,宝宝往往分不清勺子的凹面和凸面,往往盛不上食物,但是让他拿勺子使他对自己吃饭产生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自己吃饭,同时也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小贴士
不要让宝宝看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吃饭问题特别关注,为一顿饭吃少点就表现出焦急万分。别当宝宝还小,他也会在家里“争权夺利”,以吃饭来控制大人。当宝宝吃饭的“成绩”不太好时,最好不动声色、泰然处之,让宝宝明白,吃饭完全是他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