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小心呵护你的伤口

02 产后小心呵护你的伤口

自然产

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产妇和婴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瓜熟蒂落”在医学上就是指的阴道自然分娩。如果孕期产前检查正常,绝大多数人是能平安顺利分娩的,产后母亲身体恢复也较快。自然分娩时的阵痛可使孕妇大脑中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比吗啡作用更强的化学物质,可给产妇带来强烈的快感。另外产妇的垂体还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的激素,这种激素不但能促进产程的进展,还能促进母亲产后乳汁的分泌,甚至在促进母儿感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临产时随着子宫有节律的收缩,胎儿的胸廓受到节律性的收缩,这种节律性的变化,使胎儿的肺迅速产生一种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因此出生后的婴儿,其肺泡弹力足,容易扩张,很快建立自主呼吸。在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有一种类似于“获能”的过程。自然分娩的婴儿能从母体获得一种免疫球蛋白,出生后机体抵抗力增强,不易患传染性疾病。

在分娩时,胎儿由于受到阴道的挤压,呼吸道里的黏液和水分都被挤压出来,因此,出生后患有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湿肺的机会相对减少。

另外随着分娩时胎头受压,血液运行速度变慢,相应出现血液充盈,兴奋呼吸中枢,建立正常的呼吸节律。从阴道自然分娩的婴儿经过主动参与一系列适应性转动,其皮肤及末梢神经的敏感性较强,为日后身心协调发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报道,通过阴道分娩的胎儿,由于大脑受到阴道挤压而对小儿今后的智力发育有好处。大多数新妈妈都会在自然产后发生会阴痛,特别是受压迫时。这与分娩时会阴擦伤或裂伤,或做会阴切开术密切相关。

会阴切开使皮肤肌肉切断,神经分离、断裂,加上缝合,会引起创口性疼痛;会阴水肿,伤口缝线紧勒,会引起持续性水肿性疼痛;伤口里面出血形成血肿,会引起明显的胀痛;伤口肠线吸收不良或伤口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硬结,均会在产后引起会阴疼痛。会阴是在阴道与肛门之间的皮肤与肌肉,若该处有切口缝合,或分娩时由于婴儿的头部通过造成了淤血,这个部位就会在最初几天感到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在产后1~2周会逐渐减轻。

改善最初疼痛的方法

1.在休息和睡眠的时候,尽量平躺着,可以帮助减缓会阴部肌肉的压力。还可以在臀部与腰部各放一个枕头,要小心地避免压迫到胸部,才不会使乳腺受压迫,而导致乳汁淤塞。

2.坐立时,注意将身体重心注意转向右侧,减轻伤口受压引起的疼痛。当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硬结并在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时,及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缝线让脓液流出,可以减轻疼痛感。

3.给孩子哺乳时,要注意姿势,可以选择侧躺在床上喂,这样可以减轻部分的会阴肌肉压力。如果条件合适,也可以坐在中空的橡皮垫上哺乳婴儿,但是,不要坐得过久,否则可能会导致会阴部的肿胀。

4.养成坐浴的习惯,一天最好4次,一次15分钟,如此可帮助缝线的吸收,也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得伤口尽快愈合而避免感染。要注意的是坐浴时最好不要加入市售的清洁液,因为它会使得伤口过分干燥而有脱皮现象,伤口反而会更加疼痛,一般在伤口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用清水即可。

5.用小镜子来看一看会阴处的缝合伤口,你会发现真正的情况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糟。

6.上厕所排尿时,身体向前倾而坐,还可以采取半蹲的方式,以免过度疼痛。在使用卫生纸的时候,擦拭的方向也是由前向后,以避免先前接触过肛门的卫生纸碰到阴道。

7.伤口水肿时,如果缝合线勒得很紧,疼痛持续不减,可用95%乙醇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每天2次,减轻水肿后疼痛会随之消失。

8.伤口血肿引起的胀痛,应及时去医院切开血肿并取出血块,加强会阴部护理,同时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9.坚持做基本的骨盆肌肉收缩运动。要尽快地开始去做,该运动能加速你的痊愈。

10.会阴伤口拆线后,要注意防止排便时用力向下屏气,以防伤口裂开,因此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便秘。产后要勤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通便。

小贴士

女性阴道口、尿道口及肛门距离较近,正常阴道分娩时会阴可能会有伤口存在,经常会被产后恶露、大便、小便污染,所以产后会阴的护理极其重要。否则,若导致产褥期感染,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就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剖宫产

剖宫产即经腹部切开子宫,将胎宝宝取出的分娩方式。这主要适用于胎儿过大、母亲的骨盆无法容纳胎头、母亲骨盆狭窄或畸形,或者分娩过程中,胎儿出现缺氧,短时间内无法顺利通过阴道或母亲患有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而无法承受自然分娩,可行剖宫产。剖宫产是处理难产的主要手段,所以不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

剖宫产分娩后,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新妈妈或腹部脂肪较厚的新妈妈有可能引起伤口感染。另外,有些人因体质关系,瘢痕会越长越大,不但影响外观,还会有瘙痒的困扰,处理上十分棘手,如果有这种体质,手术后不久应该使用硅胶片,以减少蟹足肿瘢痕疙瘩发生。由于手术伤口范围较大,皮肤的伤口在手术后5~7日即可拆线或去除皮肤夹,也有的医院进行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拆线。但是,完全恢复的时间需要4~6个星期。

因此,一定要细心呵护这些伤口,避免给非常忙乱的月子里增添更多麻烦。

要少用止痛药物

剖宫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慢慢地消失了,于是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开始剧烈疼痛。为了能够很好休息,使身体尽快复原,可请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夜给用一些止痛药物。在此之后,就要多一些忍耐,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讲,伤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会自行消失。每天用手指头轻轻按摩伤口3~5分钟,减少瘢痕产生。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应用术后镇痛泵,分为静脉和硬膜外两种,可以由产妇自行控制。又称PCA(pacient controlled anesthesia),可以帮助度过前两天疼痛的日子。

术后应该多翻身

麻醉药物对肠蠕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因此,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及早恢复,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术后12小时,可泡一些番泻叶水喝,以帮助减轻腹胀。煮萝卜汤也是常用的方法,但不要太油腻。

卧床宜取半卧位

剖宫产术后的新妈妈身体恢复与阴道自然分娩者相比要慢得多,在产后24小时后就可起床活动。因此,剖宫产者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但若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在子宫腔内,引起感染而影响子宫复位,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剖宫产术后的新妈妈最好睡硬板床。

保持腹部切口清洁

手术后2周内,要避免沾湿腹部的伤口,应该禁止全身的淋浴,而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但恶露未排干净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伤口未愈合前请勿弄湿或弄脏,万一弄湿的话,必须立即擦干,并涂上优碘。每天冲洗外阴1~2次,注意不要让脏水进入阴道;伤口较平的人使用透气纸胶带,若是易过敏、易产生瘢痕体质的新妈妈,则可按医师指示,使用硅胶。如果伤口发生红、肿、热、痛,不可自己随意挤压敷贴,应该及时就医,以免伤口感染延误治疗,使整个产假都“泡”在伤口处理上。

尽量早下床活动

不要以伤口疼痛为借口,而逃避运动。只要体力允许,产后应该尽量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增加肠蠕动的功能,促进子宫复位,而且还可避免发生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下肢血栓。下床时先行侧卧,以手支撑身体起床,避免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在咳嗽、笑、下床前,用手及束腹带固定伤口部位。

要忌食胀气食物

剖宫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才会逐渐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应该进食流食1天,如蛋汤、米汤,忌食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甜食、水果等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

要尽早顺畅排尿

在拔除尿管后,要多喝水,稍有尿意就要试着去解小便。新妈妈第一次排尿可能会稍有不适,要多喝水,多解小便,慢慢就会消失。还要注意排尿一定顺畅,如果一点点挤着尿就是膀胱功能没恢复好,需要重新插尿管,锻炼膀胱功能之后就可以顺利排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