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早期教育
09 早期教育
刺激宝宝发展语言能力
从宝宝出生的一刻,爸爸妈妈就开始和宝宝说话,可以一遍一遍地叫他的名字,并且观察他眼睛做出的反应。每当宝宝醒来的时候都拥抱他。无论为宝宝做什么事,都可以用柔和亲切的声音和富于节奏的语调来与宝宝悄悄讲话。
也可以给宝宝朗诵诗歌、儿歌、文章等,但要注意,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不可大声,但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等等。
当宝宝情绪好时,可把宝宝抱起来,面对面地对着他说话,随便说什么都行,以刺激宝宝发出声音。
这些做法,不仅能刺激新生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宝宝的社交智能的发展。
帮助宝宝发展运动能力
慢慢地给宝宝舒展肢体,帮助他伸直躯体。此外,可以给宝宝按摩,因为这可以提高宝宝的知觉并帮他伸展开来。还可以给宝宝一些有触感和较软的玩具让宝宝玩,锻炼他的手和手指,以便鼓励他打开拳头。
喂奶后,竖抱宝宝使其头部靠在母亲或父亲肩上,轻拍几下背部,使其打个嗝以防吐奶。然后不要扶住头部,让头部自然立直片刻,每日4~5次。
宝宝空腹时,将他放在母亲或父亲胸腹前,并使宝宝自然地俯卧在母亲或父亲的腹部,把双手放在宝宝脊部按摩,逗引宝宝抬头,宝宝不但能抬头,而且会十分高兴。
两次喂奶中间,让宝宝俯卧,抚摩宝宝背部,用哗铃棒逗引宝宝抬头并左右侧转动。
宝宝清醒状态时,给宝宝做四肢被动体操。将宝宝置于铺好垫子的硬板床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或脚,和着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使宝宝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宝宝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使之适应。
练习走路:做完体操后,托住宝宝的腋下,用两个大拇指控制好头部,让其脚接触硬的床面或桌面,宝宝会做出踏步的动作。这样可以促进宝宝各部分的肌肉张力的发展,提升宝宝的社交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等。
提升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
解开宝宝被袋,把宝宝平放在床上,让他自由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大人可以轻轻抚摩宝宝的双手,按摩手指,不断引起宝宝的抓握反射,输入刺激信息。当你用手指(或细棒)接触精宝宝的手掌时,慢慢地他的小手能握住不放。这样可提升新生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并且能让宝宝渐渐地认识到手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他的内省智能。
帮助宝宝发展视力
在宝宝出生2天后,你就可以用一个红色的小球,在宝宝的眼前距离10~15厘米处晃动。也可以你的手指头,慢慢地把手移到一侧,同时喊宝宝的名字,他会试图让眼睛跟随你的手指。如果做到了,记得告诉他是个聪明的宝宝!然后重复上面的动作,把手移到另外一侧。
当宝宝稍大点儿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个活动的物体,放在距离宝宝眼睛20~25厘米处,帮助宝宝锻炼视力,因为尽管他的眼睛还不能聚焦于某一位置,但他已经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如果一个物体是活动的,而且是闪闪发亮的话,宝宝会试图移动视线把它保留在视野之中。
另外可在宝宝小床的上方,挂一些使之感兴趣的能动的物体,如彩色的花环、气球等。每次挂一件,定时更换,最好是红色、绿包或能发出响声的玩具。触动这些玩具,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使他的视力集中到这些玩具上。每次几分钟,每日数次。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宝宝眼部的肌肉,帮助宝宝学习协调双眼,同时,还可以让宝宝活动头部。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运动智能、内省智能等。
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宝宝出生半个月起,就要开始定时定点排大小便的习惯。把便时,用“嗯”声表示大便,用“嘘”声表示小便:通过视便盆,听声音加上姿势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在满月前后宝宝就懂得把大小便了。给宝宝把便既培养了宝宝与家长的合作,又能训练宝宝膀胱容量扩大,锻炼膀胱括约肌应有的功能,还密切了母婴关系,是一种良好习惯和能力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宝宝有规律地大小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大人宝宝都有益。
把大小便时应注意:大人挺胸坐正,不可压迫宝宝胸背而妨碍其呼吸。当宝宝打挺表示不愿意让把便时,应马上放下,停止训练,以免使宝宝疲劳。不过,只要你有耐心,宝宝很快会建立起条件反射,而且很早就不尿床了。
观察排泄的数量和次数
吃牛奶的宝宝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宝宝大便次数稍多些,每天4~5次。若宝宝出生后24小时尚未见排胎便,则应立即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存在肛门等器官畸形。平常在宝宝大便后应洗阴部,并拭干。
初生儿第一天的尿量很少,10~30毫升。在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宝宝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
宝宝尿的次数多,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宝宝老尿,就减少给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温又高,宝宝会出现脱水热。尿布湿了便及时更换,会阴部要勤洗。并且要注意,每天早上,小儿醒来,便给端大便。每次小儿睡醒来,给端小便,在月子里便养成端大小便的习惯。这样,以后就更容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