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睡眠护理
04 睡眠护理
要让宝宝睡足觉
儿童必需的睡眠时间为:新生儿一天要睡16个小时,出生后3个月要睡14个小时,6个月至1岁要睡13个小时,2~3岁要睡12个小时。因此此阶段的孩子应该每天睡12~13个小时。
让孩子早睡
孩子睡觉最迟不能超过晚上9时,一般以晚8时前睡觉最为适宜。宝宝入睡前0.5~1小时,不要让宝宝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要玩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脸、洗脚、洗屁股。形成按时主动上床、起床的习惯。
自然入睡
宝宝上床后,晚上要关上灯,宝宝入睡后,成人不必蹑手蹑脚,也不要突然发出大的声响,如“砰”的关门声或金属器皿掉在地上的声音。要培养宝宝上床后不说话、不拍不摇、不搂不推动,躺下很快入睡、醒来后不哭闹的习惯。并且不要安抚性地给宝宝含奶头、咬被角、吮手指,让他靠自己的力量调节自己入睡状态。更不要用粗暴强制、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
睡眠不安的处理
有的宝宝夜里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等。为此,当宝宝半夜出现哭闹,要查明原因。是身体不适,还是白天受了什么委屈,或是听了惊险的故事而害怕,还是睡前吃得过饱等等,如果无躯体疾病则应改变其睡眠环境,如让其一个人独睡。但对宝宝夜间醒来,父母要克服焦虑情绪,既不宜过分抚慰孩子,也不要烦躁或发脾气,让宝宝自行将夜间哭闹纠正过来。
留心孩子的睡态信号
孩子睡眠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但是,当孩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改变,所以留心孩子的睡态信号,可以及早的发现一些疾病,并及时诊治,对宝宝的身体安全健康很有必要。
如果孩子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口渴、喜欢冷饮或者大量喝水,有的还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这提示孩子多半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孩子入睡后面朝下,屁股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症状。常常是孩子患了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提示孩子的病情尚未痊愈,需要继续治疗,以免病情复发。
孩子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应该谨防孩子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应该及早去看医生。
孩子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热现象。可能是孩子患上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赶紧带孩子去看耳科。
孩子睡眠时出现四肢抖动现象,家长可以回忆一下,白天,宝宝是否过于疲劳或精神受过强烈刺激。如果没有,那么要引起注意了,孩子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碍或者神经系统的病变。
孩子入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可能是蛲虫病的表现,如果孩子的肛门周围可见到白线头样的小虫爬动,即可确诊,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医治。
总之,宝宝的不良睡眠是疾病的征兆,应该引起重视,及早检查疾病的原因,对宝宝的健康来说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