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身体的变化

01 身体的变化

腹部肌肉的变化

产后的妈妈除了欣喜小宝宝终于降生了以外,同时也开始担心了起来,怀孕前后会造成的一些身材、皮肤问题,如身体变形、腹部肥胖等。妈妈怀孕的时候,为了满足宝宝成长发育的需要,吃饭和补充营养是每天常做的事,这时过多的脂肪就会囤积在腹部,而产后缺少运动和营养过剩,就会造成腹部肥胖。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娩出,你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一般女性分娩后体重会增加10~12千克,是正常的状态;但有很多女性怀孕期没做好饮食控制,分娩后体重却增加了15~20千克,这样很难瘦下来。在怀孕期间,腰围大约增加了50厘米,因此产后你会感到腹部是如此地伸张与松弛。

要预防“大肚子”,防范重于治疗。在怀孕阶段避免体重急剧增加,配合适度运动及皮肤按摩,是维持肚皮弹性、避免妊娠纹及产后小腹突出的最好办法。

以产后女性来说,腹部筋膜松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原因可大致分析如下:

皮肤老化松弛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弹性逐渐下降,近七成以上的中年女性都有这方面的困扰。另外超重或肥胖的女性,经过快速减重后,也会因为皮肤的弹性没有完全恢复,而出现小腹微凸的现象。

怀孕分娩

这是造成腹部筋膜松弛的主要原因。肚皮因怀孕、分娩而被撑大,所以凡生过小孩的妈妈,都会被肚皮松弛的问题所困扰,其松弛程度取决于分娩次数和怀孕期体重增加的程度。

肥胖

全身性肥胖,或者局部腹壁脂肪组织的堆积,都会造成小腹突出。

产后腹部臃肿,体态不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令人烦恼和沮丧。这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锻炼,才能使腹部肌肉恢复原先的状态与力量。

子宫的变化

经过漫漫的280天怀孕,妈妈的子宫从原来的50克一直增长到妊娠足月时的1 000克。分娩后当胎盘排出子宫外时,子宫会立刻收缩,子宫底的高度会随着产后的天数而有改变。分娩后,子宫底高度降于脐平或脐下一指,产后第二天会稍高于脐,以后每日下降约一指宽度,约2周后子宫即下降至骨盆腔,从腹部无法摸到。一般来讲,产后的子宫需要6~8周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测量子宫底高度时,应先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自行按摩子宫及哺乳可以帮助子宫收缩,按摩子宫后,若发现子宫仍大而软,有压痛,是子宫复旧不全的症状之一,需立即请医生诊治。

产后,子宫底的位置应在腹部正中,但事实上怀孕时乙状结肠将子宫底推到右边,因此子宫底有时会偏右,子宫在产后可以自行清除黏附于子宫壁上的物质,经由阴道流出类似经期的血,和经血量差不多,有时量稍微多一点,称为恶露。刚开始2~3天,量多色红,渐渐的颜色会变淡红色,量少,到第10天后为黄色或白色。产后4~6周,多数已干净,若产后恶露量过多,有大血块,有恶臭,恶露时期过长或并有发热,腹痛时,须立刻找医生诊治。

小贴士

产后的子宫为了恢复原来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缩,所以在产后一周内妈妈会感到产后宫缩的疼痛,这种宫缩会在妈妈给孩子哺乳时更为明显,但不会令人难以忍受。医学专家认为,多与孩子肌肤接触及哺乳是促进子宫恢复的最佳刺激。

子宫恢复主要包括3方面

子宫体的复原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每天下降1~2厘米,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盆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子宫颈的复原

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子宫颈因为充血、水肿,而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很薄,皱起来就像一个袖口的形状,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子宫内膜的复原

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由母体排出以后,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盘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刚刚分娩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约手掌大,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经能缩小到3~4厘米,但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子宫的收缩恢复是否良好的判断指标

1.刚分娩完的子宫底,从肚脐可以触摸得到,如果子宫恢复良好,到约2周,子宫就无法摸到,除非是长子宫肌瘤。

2.恶露的颜色从鲜红、暗红、深黑到淡红,最后到无色。

子宫快速复原的几个办法

1.产后及时排尿。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2.产褥期不要整天躺在床上。产后6~8小时,新妈妈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24小时后身体如果没有异样,就可以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产后应该哺乳。因为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4.注意阴部卫生。预防生殖道炎症。

乳房的变化

产后,很多妈妈都会面临着一系列的乳房问题:比如,如何清洁,如何自检,以及如何防止乳汁渗漏等。

任何影响乳房的问题,都会让女性特别担忧。譬如乳癌切除乳房、怀孕授乳、退奶药让乳房似乎变小等,都是女性关注的事情。初为人母的您可能会对自己的乳房感到有点奇怪与陌生。了解产后乳房的变化和泌乳的常识,有助于你去适应这些变化。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再进一步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的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称为输乳孔。输乳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继之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乳腺导管开口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狭窄处为移形上皮,壶腹以下各级导管为双层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终末导管近腺泡处为立方上皮,腺泡内衬立方上皮。

产褥期乳房变化是妊娠期变化的继续。产后2~3天,乳房持续增大,皮肤紧张,表面静脉扩张、充血,有时可形成硬结并使新妈妈感到疼痛。以前胸部扁平的女性,此时也会增大。但是怀孕时皮肤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结缔组织因身体的膨胀,变得比较柔软,容易延展。支撑组织的一些纤维,也会因此变得松弛,胀大的乳房重量增加,加重了支撑组织的负担,容易造成下垂。哺乳时增大的乳房,在急剧退奶后,可能造成乳房皮肤皱缩,加上支撑纤维组织的松弛,容易变成的“布袋奶”。

由于乳房充血影响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就很容易引起淋巴结肿大的问题。病情严重时,腺管阻塞,乳汁不能排出,乳头水肿,同时可有不超过38℃的低热,称之为“泌乳热”。有些妈妈因某种原因未采用母乳喂养的,上述的乳房变化一般在1周左右恢复正常。

产褥哺乳和乳汁的分泌和排出是不可分的,它由十分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妊娠期乳腺已做好充分准备,具备了泌乳的功能。但在分娩前大多并无乳汁分泌,这是受激素的调节作用所致。

分娩结束后,受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乳汁开始分泌。妈妈给宝宝喂奶时会分泌“爱的荷尔蒙”——名为“泌乳素”的激素,也正是这种物质让你和所有天下的母亲一样富有爱心。

小贴士

产后乳房变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怀孕的时候,乳腺会变得很发达,乳房变大。由于乳房内部没有肌肉组织,因此给予适当的乳房支托,对维持乳房外形是很重要的,也可以预防乳房下垂。所以不管是否哺喂母乳,做好乳房护理都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