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健康护理
09 健康护理
预防感染
新生儿对疾病抵抗力低,易致感染,所以做好预防感染的护理工作很重要。主要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预防。皮肤,这是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切忌把皮肤弄破,平常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滋润,对宝宝进行护理时,一定要轻柔,衣物的选择也要避免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脐带,脐带之残端是皮肤的一个缺口,应结扎紧,局部要消毒;口腔,口腔黏膜不要任意挑破造成细菌入侵的缺口,呼吸道与消化道的感染都是从黏膜入侵的。吃维生素A与母乳都可以增加黏膜的抵抗力。另外,要注意保护好小宝宝,避免伤风感冒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因为这样也可减低黏膜的抵抗力。
新生儿溢乳的解决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就好像宝宝吃多了,有时顺着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时一打嗝就吐奶,这些一般都属生理性的反映。这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其解剖特点有关。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着的,并且贲门的肌肉与幽门一样发达。而新生儿的胃容积小,胃呈水平位,幽门肌肉发达,关闭紧,贲门(上口)肌肉不发达,关闭松,这样,当新生儿吃得过饱或吞咽的空气较多时就容易发生溢乳,它对新生儿的成长无影响。
处理时,只要每次喂完奶后,竖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且睡觉时应尽量采取头稍高右侧卧位,便会克服溢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侧卧位,可预防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为了防止宝宝头脸睡歪,应采取这次奶后右侧卧位,下次奶后左侧卧位,这样要比仰卧位好,且可避免误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险发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奶汁拍出。
重视接种疫苗
新生儿要重视接种疫苗,现在由于医学比较发达,因此国家有明文规定,新生儿出生时,都要按序接种疫苗。但有些父母并不了解新生儿接种疫苗的项目和方法,因此不能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为宝宝接种疫苗。
这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所以为宝宝接种疫苗一定要重视。这里主要介绍两类疫苗接种方法,一类为卡介苗接种法,另一类则是乙肝疫苗接种法。
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方法
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是:生后1~2天,便要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后接种处应注意保持清洁,应该每天换衬衣,以防局部混合感染。
接种卡介苗一般无不良的全身反应,种后3~4周,局部可能发生较硬的红肿,里面逐渐出现脓液,红肿上可能有个小白点,以后结痂,且逐渐干枯。1~2个月后大部分便愈合,但会留下瘢痕,反应较重的可能发生破溃流脓,液下淋巴结肿大,局部红肿。破溃时用消毒纱布敷盖,若宝宝发热,接种处周围红肿厉害,应立即就医。
如果接种后无反应,则说明接种未成功,需做OT检查。若OT呈阴性,应重新接种卡介苗。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预防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
乙肝疫苗接种的方法:即出生后24小时内第一次接种,30~40天后(满1个月时)接种第二次,5~8个月后(一般在6个月时)接种第三次。乙肝疫苗是提纯的乙肝表面抗原,属于灭活疫苗。
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能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而且抗体效果很不稳定;接种第二针后,能有90%的人产生抗体;到接种第三针后抗体的阳性率可达96%以上,并且抗体效果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所以,家长必须记住要给宝宝接种3次乙肝疫苗,尤其是第三次接种与前一次间隔时间较长,千万不要忘记。接种乙肝疫苗后宝宝一般没什么明显反应,有的宝宝会有轻微发热,这属正常。
低体重儿与巨大儿的特殊护理
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 500克的新生儿为低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大部分为早产儿,部分为过期产儿。这样的宝宝有一套严格的护理方法,请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
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4 000克的新生儿,部分巨大儿是由于母亲或胎儿患某些疾病所致,如母亲患糖尿病,胎儿有Rh溶血病等,所以不能盲目认为新生儿越胖越好,要加强监护。
早产儿与过期产儿的特殊护理
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的新生儿为早产儿。这样的婴儿尚能存活,但由于各器官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各种并发症多,因此要给予特别的护理。
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过期产儿并不意味着他们比足月儿发育的更成熟,相反一部分过期产儿是由于母亲或胎儿患某种疾病造成的,出生后危险性更大,所以对于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一定要认真监护。
鼻尖上的小丘疹
鼻尖上的小丘疹:新生儿出生后,在鼻尖及两个鼻翼上可以见到针尖大小、密密麻麻的黄白色小结节,略高于皮肤表面,医学上称粟粒疹。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脂腺潴留所引起的。几乎每个新生儿都可见到,一般在出生后1周就会消退,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任何处理。
假月经和白带
假月经和白带:有些女婴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刚出生的女婴就出现了阴道流血,有时还有白色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使新生儿的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使子宫内膜增生。胎儿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脱落,阴道就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7天,持续1周左右。无论是假月经还是白带,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疗。
新生儿乳房肿胀
正常新生儿无论男女,在出生后1周左右会出现双侧乳腺肿胀,大的如半个核桃,小的如蚕豆,有的还分泌乳汁,这是因为在胎儿时期,胎儿体内存在着来自母体的一定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和生乳素。宝宝出生后,那些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被骤然切断,使生乳素作用释放,刺激乳腺增生,一般约2~3周便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有的家长认为把乳汁挤出来就好了,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挤压会使乳头受伤,细菌侵入,引起乳腺炎,甚至导致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新生儿的四肢屈曲
新生儿的四肢屈曲: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从一出生到满月,总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长害怕,宝宝日后会是罗圈腿,干脆将宝宝的四肢捆绑起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常新生儿的姿势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状,即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
随着月龄的增长,四肢逐渐伸展。而罗圈腿即O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
呕吐物中带血
新生儿生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婴儿吐奶,呕吐物中夹杂有鲜红的血丝,同时大便呈黑色,就是新生儿出血症或者叫新生儿黑粪症。这是由于婴儿的血液不易凝固而引起的,与维生素K不足有关。治疗也是使用维生素K,几天即可治愈。有与这种情况非常相似的,但不是婴儿自身出血,而是由于咽下了母亲的血以后又吐出来了(叫假性吐血症)。
也可能是在产道中吞咽了血,或者是由于母亲的乳头破裂出血与奶一起被婴儿吮吸了。如果是乳头出血,那么让婴儿停吃1天破裂一侧的乳头也就好了。
新生儿出血症是在生后两三天内发生,因母亲乳头破裂的吐血一般发生在出生10天以后。当开始弄不清呕吐物里带血是属于那种情况时,可以做区别母血和婴儿血液的检查。
新生儿哭闹怎么办
新生儿出生就会大声啼哭,以后会一阵阵地哭。哭闹,实际上是宝宝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凉了、热了、饿了、寂寞了等等,新生宝宝都会哭,找到原因,使宝宝舒适了,宝宝就会停止哭泣。
哭泣是新生宝宝的语言,所以了解宝宝的哭声,并给予积极的抚慰和帮助,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
当宝宝饥饿时,哭声很洪亮,哭时头来回活动,嘴不停地寻找,并做着吸吮的动作。只要一喂奶,哭声马上就停止。而且吃饱后会安静入睡,或满足地四处张望。
当宝宝冷时,哭声会减弱,并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这时把宝宝抱在温暖的怀中或加盖被子,宝宝觉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如果宝宝哭得满睑通红、满头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湿湿的,可能是被窝太热或宝宝的衣服太厚,只要减少铺盖或衣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
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赶快打开被子,若尿布湿了,换块干的,宝宝就安静了。尿布没湿,那是怎么回事?也可能是宝宝做梦了,或者是宝宝对一种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换换姿势可又无能为力,只好哭了。那就拍拍宝宝告诉他“妈妈在这儿,别怕”,或者给他换种睡姿,他很快又能接着睡着。
还有的时候,宝宝不停地哭闹,用什么办法也没用。有时哭声尖而直,伴发热、面色发青、呕吐,或是哭声微弱、精神萎靡、不吃奶,这就表明宝宝生病了,要尽快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