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

06 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

脐疝

不少宝宝在哭闹时,脐部就明显突出,这是由于宝宝的腹壁肌肉还没有很好地发育,脐环没有完全闭锁,如增加腹压,肠管就会从脐环突出,而形成脐疝。

如果宝宝患有脐疝,应注意尽量减少他腹压增加的机会,如不要让宝宝无休止地大哭大闹;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调整好宝宝的饮食,不要发生腹胀或便秘。随着宝宝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在1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手术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小儿外科就诊。

腹泻与便秘

这个月龄的出现腹泻的婴儿大多是母乳喂养的,牛奶喂养的婴儿一般是不会出现腹泻的。除非是奶瓶或奶嘴消毒出现不严格造成的。如果出现腹泻,首先考虑是否是母亲母乳分泌量增加引起的,测体重即可知道,如果是,减少婴儿的喝奶量,可以在喂奶前让婴儿喝些白开水。如果是夏季,母亲患上了痢疾,则要带婴儿去医院检查,即使婴儿的大便中没有发现异常也要去医院,因为痢疾是可以传染的,有的还是无症状的。

出现便秘的婴儿大多是喝牛奶的。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便秘一般是母乳不足造成的。测量婴儿5天的体重,如果减少,就说明是母乳不足的原因,可适当添加牛奶。如果不是,可尝试喂一些适量的果汁,果汁能刺激肠蠕动,帮助消化。果汁制作时不要过滤太细,以免滤掉纤维,影响效果。也可试着喂一些酸奶,虽然酸奶的效果不及果汁,但可以作为补充。在酸奶里稍加糖即可,切莫过甜。

如果婴儿大便不硬,排便也轻松,即使不是一天排便一次也没关系。但是如果1周也不排便一次,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如果3天排便一次,还很费劲,就需要灌肠。

婴儿发热

这个月龄的婴儿一般是很少发热的,一般也不会因为感冒而发热。但是,如果全家得了感冒,婴儿出现一般的发热,则婴儿可能是患了感冒。出现发热情况的,也有可能是婴儿的颌下淋巴结肿大所导致的,摸着的时候婴儿会感到疼痛。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尽早用抗生素,以免耽搁用手术治疗。

婴儿发热时多在夜里,父母应该想到的是中耳炎,可以给婴儿冷敷头部,然后第二天去医院耳鼻喉科治疗。

婴儿发热和患肺炎是有区别的。患肺炎的婴儿一般表现为表情异常,不喝奶,不笑,嘴唇发暗,呼吸急促,吸气时鼻翼扇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湿疹

婴儿湿疹即我们俗称的奶癣,这是一种常见的婴儿过敏性疾病。奶癣好发生于面颊、额、颈、胸等部位,急性期患处奇痒,呈红血疹,很快变成小水疱,破后流水结痂。由于患奶癣后又痒又痛,宝宝常会哭闹不安,甚至影响喂养和睡眠,尤其是喂牛奶的宝宝多见此病。这种疾病还跟宝宝本身皮肤特点和过敏体质有关,与某些食物及外界因素有关。随着辅食的添加和宝宝的长大,湿疹会逐渐减轻,1岁时大部分消失。

处理方法:这种病在护理时要注意,平常在宝宝的饮食上避免喂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消化正常。如果怀疑是牛奶过敏,可将奶煮的时间长一些,使蛋白变性,减少致敏物。

此外,父母在此时,一定要注意小心食用鱼虾、蛋白等食物,尤其是宝宝发病时,最好不要吃。并且还要记住,以后给宝宝添加这些辅食时,也要比别的宝宝添加得晚一些,发病时千万不要吃。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急性期水疱破后不要洗澡,局部每天用l%~4%硼酸溶液湿敷外洗15分钟,外涂15%氧化锌软膏。到红丘疹为主时,可以用温水洗澡,不要使用浴液或肥皂,仍可用1%~4%硼酸溶液外洗,涂以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家长如分不清病情,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俗称气蛋,由于新生儿的腹股沟管尚未发育完善而致。它与体位、腹压很有关系,当宝宝哭闹腹压增加或直立时,部分肠管通过此孔隙进入阴囊,这时,会发现男婴的阴囊会明显增大,柔软呈囊性感,用手指轻压肿物可以使它还纳腹腔,还可以听到气过水声。当安静或平卧时,肿物会缩小,甚至消失。

平时防治气蛋,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宝宝过度增加腹压的机会,如使劲哭闹、咳嗽、发生便秘等。

气蛋有的是可以自行恢复的,因为随着宝宝的腹壁肌肉渐渐地发育坚固,有的宝宝的腹股沟管到出生后6个月才闭锁,所以“气蛋”在6个月以内还有可能自愈。如果在6个月以后,气蛋仍然存在,或者是有增大的趋势,应去小儿外科就诊,以便决定手术的最佳时机。但是出现肠管嵌顿时,则应该马上手术,以防肠坏死。

脓疱病

小婴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抗病力弱,皮脂腺分泌较多,如果不注意清洁皮肤,皱褶处通风不好,常在宝宝的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生有小脓疱且大小不等,并且脓疱周围皮肤微红,疱内含有透明或混浊的液体,脓疱破溃后液体流出,留下像灼伤一样的痕迹,这就是脓疱病。脓疱病严重时还会引起败血症。而脓疱的致病菌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脓疱病重在预防,应注意小宝宝皮肤的护理,平常生活中,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并且宝宝的衣服应选择柔软,吸湿性强,透气性良好的。一旦发生脓疱,可用75%酒精液消毒局部,再以消毒棉签擦去脓汁,不久就会干燥自愈。但如果脓疱较多,并且宝宝有发热、精神欠佳等症状时,则应请医生诊治,可进行抗生素全身治疗。

髋脱位的防治

先天性髋脱位是新生儿四肢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因素及臀位分娩有关。此病主要表现为:把宝宝平放在床上,使其双下肢并拢,屈髋屈膝,双脚平放于床面,双膝不一样高。如果让宝宝平卧,屈髋屈膝,正常情况下将双膝外展时,肢体可触及床面,而有髋关节脱位时,不能触及。并且还可明显地看出宝宝的双腿不等长,双侧臀部皮纹不对称等等,一般是,患肢比健肢短,患侧皮纹增多或皮纹升高等等。

此病在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确诊还需拍X线片。治疗时,宝宝1岁以内可用手法复位或铝板支架固定,1~3岁的宝宝除上述方法外,还需加石膏固定,3岁以上可能要采取手术治疗。护理方面需注意做好臀部清洁护理,防止大小便污染。如果是石膏固定的,应注意双脚的颜色、温度及有无肿痛,有异常情况及时请医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