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远古的神农氏,是华夏民族的远祖之一。他教会人们播种五谷、识别各种植物,是农业的始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说法。
当时的人们生活条件很差,喝生水、食野果、吃虫子。神农教会了大家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再为吃不饱饭发愁,可不少人还是常常生病。神农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饿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症状得到缓解,但效果仍然不理想。
神农到野外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他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症状立刻减轻;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肚子的疼痛也得到缓解。于是神农决心尝遍所有的植物,找出其中可以食用和治病的种类。尝百草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跋山涉水,还有生命危险。据西汉初年的《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这样,神农含辛茹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神农所在的年代还没有文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的作品,是集体创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其中有植物药材252种、动物药材67种、矿物药材46种。其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20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125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本经》所述的药物功效大部分是正确的,如水银治疥疮、麻黄平喘、常山治疟、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瘤等。有些还属世界上最早的单方,如用水银治皮肤病,要比阿拉伯和印度的相关记载早500~800年。
神农尝百草
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