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悬壶济世

二、悬壶济世

传说世有壶翁(约2世纪),又称壶公,不知其姓名。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售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开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壶公的事迹流传甚广,历代医家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匾额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行医标志。不过,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能保持药物的干燥。从历代史籍得知,古代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都身背药葫芦。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医治很多疾病。所以古代用“悬壶济世”来称誉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