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茵陈

一、茵陈

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肢体无力,人亦消瘦了。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疸,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

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病人,谁料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

“药也没有吃过。”

“这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缺粮,我吃了一段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试着用青蒿给黄疸病人治病,连试了好几次,病情不见好转。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便又找到他问:“你真是吃青蒿吃好的?”“没错。”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害黄疸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没有效验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第三年,华佗又做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按根、茎、叶分开,分别给病人吃。结果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又叫“茵陈蒿”。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