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四、首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幼年时父母双亡,由叔父叔母抚养成人。他在儿时十分贪玩,到了20岁仍不喜欢读书,叔母为他十分担心。一天,他采了许多野果给叔母吃,叔母对他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没有半点本事,就算用上好的酒肉来孝敬我,也是不孝的。你已经20岁了,还不上进读书,我只希望你有上好的才学,可你总是不能明白长辈的心意。提高修养,学习知识都是对你自己有益的事,难道还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皇甫谧听了这番话,心中十分不安。顿悟自己原来已经虚度了20年的光阴,实在羞愧难当,便立志努力学习。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即使是在种地时,也不忘背着书,抽空阅读。自此之后,他对百家之说尽数阅览,学识渊博而沉静少欲,著有《孔乐》《圣真》等书,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40岁时,他患了风痹病,十分痛苦,但在学习上仍不敢怠慢。有人不解他为何对学习如此沉迷,他说:“朝闻道,夕死可也。”皇帝见他品格高尚、学识丰富,请他做官,他不但回绝了,竟然还向皇上借了一车的书来读,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了!

抱病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医书,尤其对针灸学十分感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深奥难懂又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与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著述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著作——《针灸甲乙经》。

该书对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视。除了强调“上工治未病”,即要求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之目的;又提出了“中工刺未成”的理论,强调能做到对疾病的早期治疗,也能算作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然后,他指出“下工刺已衰,下下工刺方袭”,将不能做到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针灸医生一概称之为下工、下下工,视之为不合格的针灸医生。该书还对针灸用针之形状制作、针灸之禁忌、针灸经络、孔穴部位之考订、针灸的临床适应证、针灸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该书对针灸穴位之名称、部位、取穴方法等,逐一考订,重新厘定孔穴之位置,同时增补了典籍未能收入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内经》增加189个穴位,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649个。

《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列举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800多种。例如该书所分述的热病、头痛、痓、疟、黄疸、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妇人病等等,内容丰富,条分缕析,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该书强调:“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藏逆顺、出入之合。”提示针灸医生为病人施治时,必须掌握时机,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针刺艾灸手法和技术。要求选穴适宜,定穴准确,操作严谨,补泻手法适当等等。《针灸甲乙经》专篇阐述了每日不同时辰与选穴、针刺补泻方法的关系,这一时间医学问题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并为国际学者所注目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