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脏六腑歌诀

三、五脏六腑歌诀

(一)五脏

1.心(附心包络)

心主神明君主位,智慧思维在其间。

精神活动心主宰,主不明则众官危。

充在血脉华在面,脉不通则色不艳。

心系舌本心之苗,观舌荣枯知心变。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迁。

思虑伤脾后天弱,心虚悸忘惊惕言。

热伤气,苦清心,心热苦寒清热煎。

在志为喜喜伤心,壮水亦能使心安。

心的外围心包络,保护心脏是警卫。

邪气入里犯心包,代心受邪先牵连。

2.肝

肝为将军主谋虑,智慧思虑出决断。

罢极之本魂所居,刚勇易怒条达恋。

卧时诸血皆归肝,视步握摄肝支援。

窍于目,荣于甲,肝和五色能辨别。

肝胆有热表里病,寒热往来口苦怜。

悲哀太过魂不安,魂伤狂妄难自便。

肝经少腹散两胁,病则少腹两胁牵。

筋骨关节痉挛急,疏肝敛肝酸甘缓。

3.脾

脾为仓廪五味出,脾胃协同司后天。

脾主意,有思维,消化转运统血权。

在志为思思伤脾,思虑太过脾不健。

脾主肌肉精神旺,五味不足多疲倦。

脾统血,亦运血,脾不统血致血便。

华于唇,充于肌,唇苍肌瘦脾虚显。

窍于口能知五味,脾胃不和食不鲜。

脾主湿能运水液,胀鸣泄泻脾虚缘。

脾胃后天之根本,治病顾本记心间。

4.肺

肺为治节相傅官,又名华盖居上缘。

上焦开发气为本,能朝百脉毛窍间。

并精出入能藏魄,肺虚魄散发狂癫。

在窍为鼻体为皮,鼻塞咳嗽肺不宣。

肺与大肠相表里,开肺亦能通大便。

肺气主燥本属金,燥热太过皮毛干。

肺气不宣咳支满,气虚其色白绢绢。

宣肺辛散气薄开,补气党参黄芪煎。

5.肾(附命门)

肾居下焦离君远,自身作强亦封官。

技巧奥妙出变化,精力充沛肾强健。

肾为蛰藏封精密,真阴元阳管得严。

肾藏精,精生髓,肾精充足脑灵验。

在志为恐体为筋,肾虚志衰善忘言。

肾为水脏主津液,肾病跗肿首先见。

在窍为耳华在发,耳鸣发枯肾虚现。

在天为寒地为水,补肾用药多偏咸。

肾为先天之根本,先天不足把精填。

古训还有命门说,实为元阳火宅间。

脏腑功能所以好,命门之火温养先。

壮水之主制阳光,养癸理论最全面。

(二)六腑

1.小肠

小肠

五脏说完讲六腑,五脏六腑为表里。

小肠化物受盛官,精华糟粕分道理。

分泌糟粕排体外,营养精微归脾肺。

小肠虚寒大便稀,小肠有热口疮起。

心火下移小肠受,血尿淋痛艰难意。

2.胆

胆为决断中正官,众言数胆最清廉。

郁闷不畅怒气发,泻而不藏助化权。

胆虚常常寡断少,时欲太息常思眠。

胆病最易生热象,胁痛口苦或咽干。

3.胃

受纳水谷胃为海,五味化出养五脏。

胃弱谷入难腐熟,食欲不振脘腹胀。

胃性喜降谷下行,嗳气呕恶胃逆伤。

喜润恶燥易生热,伤津口干欲饮尝。

胃寒胃脘隐隐痛,温中散寒建中汤。

4.大肠

大肠

排泄糟粕靠大肠,大肠病变导失常。

功能减弱多便秘,排泄亢进泄泻忙。

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喘亦可通大肠。

5.膀胱

膀胱

州都之官是膀胱,司管津液专职忙。

储尿排尿功能好,化气行水靠肾阳。

气化不能水潴留,或见浮肿尿不畅。

肾气不固尿不禁,淋漓不尽尿频往。

6.三焦

三焦功能通水道,运输津液上下忙。

上焦宣发胸中气,敷布全身为雾状。

中焦如沤化津液,消化传送饮食航。

下焦如渎排糟粕,水液化气进膀胱。

三焦消化吸收功,肾阳温化是保障。

上焦有病心肺识,中焦脾胃饱满胀。

下焦肝肾隆淋秘,肠病泄泻腹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