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防微杜渐

十二、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年幼无知,由窦太后执政,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篡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立足未稳之时,早加限制,以防后患。他在奏章中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及早下手,若等到疾患深重,再要治理就比较困难了。《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观点(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成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肌体带来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