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黄
2025年08月10日
五、大黄
又名牛舌大黄、香大黄、马蹄黄。
【采收加工】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25cm,直径13~15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大黄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遂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扑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症、水肿,外治水火烫伤。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切成小块,晾干。
【药理作用】泻下、改善肾功能、保肝利胆、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止血、降血脂、抗菌消炎、中枢解热等作用。
【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忌用。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炙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好,用于瘀血症。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症。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掌叶大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