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因势利导

十、因势利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膑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行军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峡谷。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军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节,误食腐败不洁之物,引起腹泻腹痛,医生往往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随之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治疗思想可借鉴《孙子兵法》,这话颇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