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单元式结构
单元结构也是现代电影喜欢尝试的一种叙述结构。在单元结构式电影中,影片分为多个单元,这些单元之间看上去比较独立,但可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来统摄它们,或者它们经过重新排列能够形成一条线性的情节发展链条。单元结构除了可以自由灵活地穿梭在各个时空,从而扩大电影表现的视野之外,更可以增强观众的审美愉悦,让观众体验将故事重新编排的乐趣,并从中发现创作者的独具匠心。
马其顿共和国的影片《暴雨将至》(1994,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就有三个单元:言语(讲述一位发了哑誓的神父,遇到一位逃难的异族少女,两人言语不通,却能心灵交流,但在准备去伦敦时,少女被她的哥哥杀害);面孔(一对伦敦的夫妇正准备离婚,因为妻子爱上了一位马其顿的摄影师。后来,妻子想回归家庭,于是在一家餐厅和丈夫重归于好,但丈夫被一位狂暴之徒乱枪打死,面目全非);照片(马其顿摄影师回到故乡,他的旧恋人找他帮忙。当年,摄影师和恋人因为民族不同而无法结婚,现在,这位旧恋人的女儿杀害了摄影师所属民族的人而将被报复。摄影师放走了旧恋人的女儿,但自己被他的表哥杀害。女孩逃走后,遇到了那位发了哑誓的神父,而这位神父带着女孩准备去找的伦敦叔叔,正是这位已回马其顿并死于亲人之手的摄影师)。
在《暴雨将至》的三个单元中,正常的叙述顺序应该是“面孔——照片——言语”。影片将正常的叙述顺序拆散、打乱、重新排列,使一个线性的故事具有了峰回路转、玄机处处的起伏感。更重要的是,观众既可以将影片组合成正常时序来观看,也可以在三个单元中见证主题的多个侧面和多次强调:在“言语”单元,存在着“沟通”与“无法沟通”的一种映照。神父和少女之间言语不通,且神父根本不说话,两人却能心有灵犀,甚至心心相印,这是通过爱情力量完成两颗心灵之间的沟通;少女和她的哥哥之间却无法沟通,少女死于亲人之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因为冷漠、粗鲁、偏见造成的悲剧;在“面孔”单元,夫妻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妻子出轨,就在夫妻之间完成了沟通,准备重归于好时,却有一位不愿沟通的暴徒袭击餐厅,使丈夫死于非命。这也是“沟通”和“无法沟通”之间的映照;在“照片”单元,摄影师和旧恋人能够沟通,因为他们之间曾经有情感,但摄影师和表弟之间却无法沟通,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对世界的态度不同。可见,《暴雨将至》设置的三个单元其实在讲述同一个主题,即偏见、冷漠,无法沟通、拒绝沟通正在造成各种悲剧,从而呼吁一种宽容、平和、真诚沟通的人生态度。
《暴雨将至》开场和结尾的布局遥相呼应,故事的结束又成为故事的开始,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外在结构。这可以视为一种圆型结构。影片开始时,年迈的修道院院长与年轻的修士科瑞在山坡上侍弄菜园,彼时天际乌云滚滚,暴雨将至。影片结束时,回放开始时的情景,院长和科瑞准备下山,远处,惊慌失措的萨米拉正向修道院跑来。在这个圆型结构中,以少女奔向神父结束,但我们知道,其实这是“言语”单元的情节起点。或者说,影片看起来以充满希望的场景结束,但我们知道,这种希望将以绝望收场。这样,影片就形成了一个因偏见和冷漠而冤冤相报循环往复的历史怪圈。这正是圆型结构的魅力,即故事似乎可以自动循环,起点是终点,终点又是起点,但无论怎样循环,结局却没有本质的不同。
可见,单元式结构鼓励用多个单元将故事重新编排,或者在多个单元中强调、渲染同一个主题,这可以形成多声轮唱的效果,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新的观影挑战,即要将打乱的叙事顺序梳理成线性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