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异质同构

三 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异质同构

影片聚焦于一个儿童世界,这个世界的儿童有着那个年龄阶段的纯真可爱,但同时也有着与纯真本性不相符的种种出卖、告密、排挤、陷害、冷酷等等。其实,要理解这个儿童世界,先要理解成人世界,这两者在影片中是异质同构的。

影片开始时,方枪枪就被父亲强行送进幼儿园。在父亲与李老师的对话中,他们漠视了方枪枪的感受和话语权。因此,成人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就是一种压制力量,甚至是一种“阉割”威胁,一种生死存亡的考验。例如,在方枪枪的眼里,李老师像一个妖怪,她邪恶、残忍,专吃小朋友。他对李老师的恐惧,既来自于李老师所代表的权威,也来自于李老师所代言的“纪律”。在这些纪律面前,方枪枪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不自由和不适应。李老师的教导常常是,“方枪枪,你要努力好好听老师的话。”这里道出了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那就是是否听老师的话,而老师的话代表的正是成人世界的秩序和纪律。

方枪枪独自一人在教室看贴满了小红花的大白板时,镜头反打,是李老师站在窗户外面的近景画面(图9)。这样,就将方枪枪的行动纳入李老师监视的目光之中,暗示了方枪枪的处境。在方枪枪他们的宿舍里,也经常用这种无人称的主观视点,在摇镜头或移动摄影中,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视线掌控着整个宿舍。而且,李老师睡觉的房间就像一个监视塔,比小朋友们住的地方要高。这样,李老师就充当了这个儿童世界的监督者角色。

在成人世界的监视和评判之下,儿童世界的许多纯真行为都遭到成人误读。如方枪枪与北燕玩负伤游戏时,方枪枪脱下北燕的裤子打针。李老师大声指责,认为方枪枪在搞流氓活动。方枪枪在孤独无助中钻进南燕的被窝时,也被孔园长等人认为是行为不检点。

图9

其实在孩子眼里,最没有原则性的反而是成人世界。在一次室内活动课上,孔园长带着汪若海的父亲进来了,说是来接汪若海回家。这一幕发生在后景,前景是方枪枪在快乐地玩折纸游戏。听到说话声,方枪枪等小朋友回过头,后景清晰了。孔园长在向李老师介绍汪若海的父亲,热情又拘谨,甚至带着一点讨好的意味。李老师说,现在离接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呢!这是李老师坚持原则,恪守纪律的一面。孔园长向李老师解释,“李老师啊,汪若海的父亲是咱们后勤部的副部长,工作特别忙,他今天突然休息路过这来接孩子。”听到“副部长”一词,不仅李老师赶紧走向汪若海的父亲,两位阿姨和唐老师也赶紧围上去。孔园长说,“汪部长啊,到咱们幼儿园来视察工作不容易!”李老师赶紧上前讨好地握住汪部长的手。众大人的谄媚让小朋友都感觉到了不自然,镜头反打,是南燕的近景,她略有些发呆。画外音继续传来,是李老师的声音,“汪若海表现特别好,聪明,什么事都反应特别快。”镜头推近,南燕的特写。镜头切到汪部长率众走向贴小红花的大白板。汪部长用官腔高度评价了他们的评比栏,“这都是你孔园长领导有方,老师们费心调教啊!”但是,汪部长终于发现汪若海没多少小红花,“汪若海看来表现很一般啊!”李老师马上接上话,“他最近表现还是不错的。”汪部长发现方枪枪一个小红花也没有。老师们有点尴尬,李老师赶紧说:“今天的小红花还没评呢。他们俩今天都有。”唐老师马上给汪若海贴上小红花,汪部长假模假样地说:“你们该怎么评就怎么评,孩子们不能惯着。”方枪枪回头,南燕会心地向方枪枪一笑,眼睛瞟向大人一侧(图10)。

在这一个场景中,镜头切换并不频繁,常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像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注视。而且,大人们的举动大多用孩子们的主观视点来呈现,更加将成人世界的虚伪、势利、谄媚一览无遗。显然,成人的处事方式将影响孩子们,我们能预料方枪枪这批小朋友长大成人之后,必将失去他们的纯真无邪,而变得圆滑世故。因为,他们在李老师和唐老师身上发现,所谓的“规矩”与“纪律”其实都是弹性的,可以随着情势而随意调整,可以在权势面前失去原则与坚持。既然如此,这些“规矩”与“纪律”就不是刚性的,也不是“都是为了我们好”而设定的,只是成人装模作样,假模假式的遮羞布。

孩子到幼儿园外面集体散步的时候,看到部队军人亦被规训着,在做着“立定、敬礼、礼毕”的机械化动作训练,这同样暗示着导演对个体与集体,规训与惩罚的反思,并时时提醒着:社会已经被如此残酷地制度化、秩序化、权威化了。这些军人,再加上胸戴大红花的成人、病人,意味着影片中的儿童世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成人世界异质同构,甚至是一种延伸和相互映照的关系。

图10

因此,影片在一种静静的警觉和略带苦涩的描述中,通过对想象力和幻想的讴歌,以及对循规蹈矩和刻板教条的挑战,对人的社会化进程中被迫接受成人社会的一系列规则进行了严肃思索。这样,观众将在观影过程中体验一次发自内心的触动,而不是一次外在的灌输与布道。甚至,观众还可以返身质询,我们是不是也常处于方枪枪的境遇中,我们是不是曾经或正在被身边的体制所塑造、改造,我们是不是为了“符合规范”而不断地放弃个性?

【注释】

[1][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9.

[2][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60 —165.

[3]同上书,1999:188.

[4]同上书,19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