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优质 需求导向的学校变革》简介
《走向优质 需求导向的学校变革》这本书是由.施忠明著创作的,《走向优质 需求导向的学校变革》共有100章节
1
序言
“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不仅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也是每一所学校的永恒追求。但理想如何落地,口号如何变现,是需要学校脚踏实地的奋...
2
目录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背景分析与理论思考 第一节 背景分析 一、教育发展的改革需求 二、学校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理论借鉴 一、学校管理:OTP理论 二、课...
3
第一章 背景分析与理论思考
...
4
第一节 背景分析
...
5
一、教育发展的改革需求
公平和质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线。我国较早确立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大基本任务——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模式发生深刻变...
6
二、学校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走向优质的现实需求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教授曾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四个:建立国防和外交,维护司...
7
第二节 理论借鉴
...
8
一、学校管理:OTP理论
在培训需求分析实践中,核心的模式有两种:绩效分析模式(performance analysis model)和组织—任务—人员分析模式(organization...
9
二、课程:课程领导力
什么是课程领导力?要厘清课程领导力,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课程领导。 “课程领导”概念被首次提出并进入研究视野是在20世纪50年代,哈里·帕素教授第一次在他的博士论文...
10
三、教师与教研:“生态取向”与戴明环理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观”成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思维方式,教育界也很快受到影响,将其用于进行界定、分析和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
11
第三节 学校规划
...
12
一、问题—解决策略形成对应关系
围绕着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确立了“科研引领学校变革”的整体思路,对应课程建构、教学转型、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科研激励等方面,形成了多线协作的规划。 (一)课...
13
二、基于问题与策略分析形成总体规划框架
基于问题分析,学校拟订了新时期规划的方向: (一)学科文化先进 学科文化先进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科理念,即对学科价值以及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观念;二是关于学科建设...
14
三、“新优质”探寻方案的初步确立
多线协作的规划为学校“新优质”提供了全方面的支持,在系统的问题分析与方向展望基础上,学校牢牢抓住“教师、教学、教研”的生命线,分“三步曲”初步确立了“新优质”探...
15
第二章 清思:学校管理转型
...
16
第一节 学校理念的破与立
...
17
一、办学理念:修礼仪之道,塑严谨之风,强健美之体,育创新之才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基点,它对内激励教师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对外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 教育的宗旨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
18
二、校训:气正爱满 慎思笃行
校训是学校制订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种精神标志。我校校训旨在呈现学校精神风貌既...
19
三、教风:尚德精业
教风是教学风气、教师风范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教风是一所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良好的教风,凝聚学校教工精神的精华,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校教风旨在凸显教...
20
四、学风:厚基明理
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有如巨大的精神力量弥漫整个校园,熏陶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简言之,学风正,学校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 我校学风...
21
五、办学目标:办一所礼仪之风畅行、教学质量上乘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德。“仪”是矩,是准则,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规范。人类社会要发展,必...
22
六、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知礼善学、乐群尚美的人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立足我校办学实际,我们的培养目标基于当下,放眼未来,以“人”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一个具备知书达礼、乐学...
23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创与生
在“新优质学校”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学校分布式领导力”为基础,以“让每一门学科为学生所喜爱”为理念,推进学科特色建设,提升学校课程教学品质,促进“新优质学校”的...
24
一、厘清学科建设领导力主体认识
在对于领导力主体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最初学校领导力是与身份、职位画等号的传统观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主要重点放在校长身上,推崇“英雄校长观...
25
二、学校分布式领导力的主体结构
“当前中小学学校领导力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不少关于学校领导力的论述与实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学校领导力上。一提到学校课程领导力就认为是校长课程领导力,这是一种错误...
26
三、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力的客体结构
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力是在指向学校学科建设的一定要素,例如学科建设文化、学科建设实施、学科建设资源等产生作用时表现出的导向目标实现的影响力。上述列举的学科建设要素是...
27
第三节 学校文化的生与拓
上海建设“新优质学校”提出的新理念——“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批不挑选生源、没有特殊资源、没有特殊文化积淀的普通公办学校从普通走向优质...
28
第四节 学校认同的增与长
...
29
一、教师认同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提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线教师则被视为教育改革的“接受者”,学校课程工作的执行者,而非制订和发起改革的“领导者”。分布式领导思想不认为领导力只...
30
二、学生的认同是学校发展的标识
改革发展中的学校教育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让学生在获得中形成认同,是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我们学校通过学科特色建设,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