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对于教师职业发展而言,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犹如鸟之双翼。反观当下,我们往往注重了抓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淡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在我校课题推进过程中,我们秉承“骨干教师承担子课题、青年教师课堂跟进”的原则,既激励骨干教师打破职业倦怠,又鞭策青年教师“教”“研”相长,夯实职业发展之基。
1.理念先导,明确目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青年教师初踏讲坛,脑中挥之不去的是自己读书期间老师教书的印记,倘若不正确引导,极易陷入因循陈规,匠气十足。为此,我校市级课题立项以来,在为职初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筹谋之际,学习课题研究思想,明确研究路径成为首选,以期开启“学做课题,智慧教书”之良好开端。于是,在师徒带教方面,对资质较好的职初教师,从学科骨干和科研骨干中选取两位教师作为师傅,“教”“研”相辅,为职业发展起步助跑;在课题理论学习方面,依托我校青年教师社团——“新竹社”,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沙龙”活动,让年轻的思想交汇碰撞。三年来,在课题引领下,从个人到团队,扬科研之风,塑钻研之德,养善思之习,打造了一条富有我校特色的教师成长之路。
2.课堂跟进,行思结合
课堂是课题研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沃土。离开课堂实践,理论之花终将枯萎。在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之路上,我们倡导“教”“研”结合,将对课题的理解与思考植根于课堂一线,以教研组为团队,分解研究点,定主题、分阶段开设课题研究课,从备课、执教到评课环节,均围绕课题展开,群策群议,反思不足,总结经验,延展视角,在丰富课题研究内涵中提升教师执教水准。
3.创设平台,助力成长
埋头走路与仰望星空并重,刻苦钻研与交流展示并举。在助推教师成长之路上,我们积极为展示教师风采搭建平台,一方面,借外省市骨干教师莅临我校之机推出课题研究课,在交流互动环节借助“第三只眼”,汲取可行的建议与意见,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的思考,进一步完善对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借市、区级学科教学联盟学科交流之机,推出年轻教师,勇于上课题研究课,敢于展示研究成果。在交流展示中磨砺青年教师刻苦钻研之志,打造青年教师虚心好学之德,彰显青年教师好学上进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