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特色建设的内涵
2025年11月22日
二、学科特色建设的内涵
学科特色建设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而且由于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更表现出内涵的价值指向性。学科特色建设在基础教育中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科特色建设从学校所有学科发展的整体出发,强调学校所有学科都应该有最佳的发展,形成优势,提高质量。这是由基础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于大学的学科建设受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所影响。
其二,学科的特色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种方式,通过学科建设中的某一点或者某一做法使学科建设明显发展,总结出经验,形成其学科发展的特色。
其三,学科特色建设也可以表现在学科建设的成果上具有显著性或者创新性,也就是学科建设成效突出、成果有特点。
其四,学科特色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不是同一概念。特色学科建设是指一门或者若干门学科的特色建设,关注的是部分学科。学科特色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涉及概念的名实论关系。
其五,学科特色建设强调的是学校所有学科要想方设法建设好,据此学科特色建设的含义不容易产生歧义。而“特色学科建设”用“特色的学科建设”来为“特色学科建设”做注解,本身就属于逻辑学上的概念调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因此,我们认为学科特色建设不是追求奇特、怪异。例如有的学校围绕“蟹文化”开设有关蟹的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特色。这类知识不属于基础性知识,学校无权以学校特色强制全体学生学习,有违教育伦理。出现这类现象,是由于办学导向上的“人无我有”“一校一品”这类教育管理。学科特色建设的“特”是强调学生学科学习与发展上的成效特别明显,特别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特别重视总结学科建设的经验。因此“特色”不是奇思怪想、别出心裁,而是创造性地遵循规律、培养好学生,也就是在基础工作上做得特别好,突显这个“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