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特色建设的任务与思路

五、学科特色建设的任务与思路

学校学科特色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学科特色建设的实践,找准学科特色建设的突破口与重点,使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科数量与高成长性学科明显提高,全校学科特色建设水平(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学习的各学科获得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办学品质的提升,实现“让每一门学科为学生所喜爱(钟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兴校之本,是实现“新优质学校”的支撑点,也是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通过学科特色建设,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开发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铸就富有影响的品牌课程,培养自主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营造乐学善思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学校学科特色建设的具体任务:

(一)建设好每一门学科

每门学科都要建设好,这是学科特色建设的基本目标任务。每门学科都要寻找具有教育(课程教学)意义的突破口,从而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学科特色建设的目标,因此必须实施学科重点建设。所谓学科重点建设并不是以某一学科为重点学科,其他的划归非重点学科,而是在一定时间内现把若干学科先建设好,分批实现学科特色建设。在学科建设中,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核心,师资梯队建设为关键,以基础学科建设为龙头,贯彻“重点突出、均衡发展”的建设策略,将学科建设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紧密结合,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特色,发展学科优势,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二)凸显每一门学科特色

每门学科都要寻准具有教育意义的突破口,在课程教学上有所建树。“具有教育意义”是学科特色建设的关键,不是以“特”为特,不只是在“特”字上做文章。

我们首先要端正“特色”的理解,理清思路,才能明确方向。我们的特色不是追求“特”而“特”,要有教育价值;不是追求“不同”,而是要在符合教育规律前提下做得更好;不是文字表述上的“特”,而是实践成果上的出色。我们坚持学科建设上的整体取向,学科特色建设是学校所有学科都应该有最佳的发展,形成优势,提高质量,而不是以一门或者若干门的特色学科建设为目标的部分取向。我们的学科特色建设是旨在把最基础的各学科工作做好、并发展凸显出来,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脱离教育、教学最有价值的学生学习,搞一些偏门的“人无我有”。

学科特色建设要有思路,才能把握其建设的路径。学科特色建设的思路是基于学科建设的规律以及学科发展的现状。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就是说在学科特设建设过程必须以其昭昭而行事,而不能以其昏昏而乱事,也就说对学科建设要有整体思考性的实践的路径。

依据以上理论,在学校的各学科特色建设中,形成了两项具体的管理领导思路与建设行动思路。

思路一:“均衡发展,整体提升;重点突出,局部超越”的管理领导思路。

这条思路强调“均衡发展,整体提升”,要求全校的各门学科都要发展,都应该均衡发展,不能偏废某些学科。我们坚持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门学科对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各门学科的良性发展促使学校的各门学科在整体上不断发展,学科建设水准不断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在学科特色建设必须有全面规划,各学科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

这条思路强调“重点突出,局部超越”,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有明确的目标,突出重点项目。在学科建设的速度、要求上应该有差异。可以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科组先行先试,积累一些经验,为其他学科组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到达一定的阶段,各学科组都应该在学科特色建设的某些方面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有积小成大的发展。没有局部的成功就难以达到整体的发展。

思路二:“创新推动、专业行动、注重过程、解决难点”的建设行动思路。

学科特色建设本身意味着以新视角、新的内容、新的路径进行学科建设,并形成与众不同的学科特点,达到超过一般水平的学科水准。这就需要学科教研组具有学科建设上的创造建设与设计能力,以此推动学科组人员的专业行动。学科建设不能只是行政推动,其内在的动力是专业性,本质上是科学性,遵循规律。学科特色建设办学以专业行动来实现。这项思路强调学科特色建设要注重过程。学科发展特别是特色发展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查、评估出来的。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学科特色建设的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坚实。同时我们应该把一定时间内有限的时间、精力与资源放在解决关键问题、突破难点上,使学科特色建设有所进展。学科建设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科特色的发展。只有抓住难点去解决,才能使学科特色建设有步骤地推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