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路径”——“双案”联动
为了突破特色学科建设的难题,谋求学校发展转型之路,秉承“科研兴校”的理念,学校于2011年成功立项上海市宝山区区级重点课题《“双案”联动下的“弹性预设—互动生成”课堂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科研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其一,学生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减负增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我校学生以务工子女为主要生源,小学部占比77%,初中学段达到39%。较多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厌学情绪普遍;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落后,最后表现为学业成绩不佳。我校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旨在通过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摸清学情,以切实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减负增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为出发点,探索实践以学案与教案为载体有效改进课堂,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
其二,教师的问题:以教师为重心,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突破职业瓶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课题立项之前,我们已经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梳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职业幸福感低。大多数教师仅仅围绕教材,为考试而教,作业低层次重复操练,教师在课堂课后均以知识习得、技能操练为要,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因疲于课堂满堂灌、课后机械操练,整体感觉工作压力大,创新改进的主动性不强,导致职业幸福感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依托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从而真正享受职业的幸福感。
其三,学校发展的问题:依托课堂拓展育人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建成一所优质学校。
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承载着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全部加在学生、家长和教育者身上。学校的知名度往往与阶段性的分数、升学相关。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被严重漠视,它让教育的功能异化,最显性的问题就是忽视课堂是育人的主要场域。一方面,近年来,宝钢新世纪学校正陷入低谷徘徊的境地。走出困境,办一所优质学校,自然是校长的职责所在。但,办一所怎样的学校,是替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还是为他们的一辈子负责?这是学校课题立项之初的最大问题。
准确定位,依托课题寻求学校变革的突破点,办一所优质学校是笔者,即本课题领衔人的最大目标。笔者清醒地认识到,要达成这一目标,办学必须逐步实现从硬件建设到内涵发展的转变,通过课堂来实现习惯、思维等的转变,让有效的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这个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点,即依托课堂拓展育人内涵。《“双案”联动下的“弹性预设—互动生成”的课堂实践研究》的设计与思考,旨在依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自主—合作”的德育目标,课堂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播之地、技能训练之处,更要成为育人育心、文化生成之所,让宝钢新世纪学校的孩子学会学习的同时,更学会尊重、选择、等待……涵育保障他们未来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