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学校文化活动、班团队活动、专题教育活动一览表

附:学校文化活动、班团队活动、专题教育活动一览表

中学部

续表

续表

小学部

续表

续表

续表

学校根据各年级德育目标制订符合各年级学生心理及发展特点的年级主题,组织了各年级“巡游实践”活动(见表7)。

表7 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1—9年级“巡游实践”框架体系表

2.自主拓展课程

为进一步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在兴趣类拓展课程建设中,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挖掘教师专业特长,将阳光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兴趣拓展活动等树立归纳为六大课程序列,即“酷我运动”“心灵手巧”“畅游艺海”“魔‘数’世界”“阳光少年”“人文天地”。构建课程与学生兴趣、日常生活、未来发展的关联,服务于学生长远发展。

表8 宝钢新世纪学校自主拓展课程设置表

续表

3.拓展型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课程要求

A.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确定每门课程的课时计划。在课程设计上,同备课组的教师相互学习,共同备课,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

B.以教研组长协调组内人员,每教研组每学期确定一门重点课程的设计,完善评价考核,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拓展课程校本教材。

C.学科限定拓展以班级为单位;自主拓展以年级为单位,每个班不超过35人。

(2)课程实施

A.学年结束,组织学校特色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申报下学年度课程,提交课程纲要,由学校教务处审核并进行课程调整。

B.教务处列出拓展型课程表,在班级公布。

C.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课。

D.教务处完成课程编制和公布各科学生名单和上课地点,在第一周内完成,第二周开始上课,总次数为15次,其中1次为展示课。上课时间40分钟,按课表上,其中,六、七年级自选体锻课80分钟。

E.实施要求

a.认真备课、上课,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b.加强管理和考勤,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班主任及蹲点领导

c.学校加强对重点课程的课程资料编写、实施和评估的指导。

d.每学期指导教师做好课程展示活动,积累和完善课程资料。

(3)拓展型课程管理网络

图7 拓展型课程管理网络

(4)强化过程管理

A.课程资源的管理。

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学校进行拓展型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B.对教师的管理。

●能够从学校“人人有爱、人人出彩”的办学愿景出发指导教学。

●熟悉自己开设的课程内容,并且不断获取新的信息,以提升业务水平。

●认真完成学期课程计划,备好教案,按照学校要求正常开展教学工作

●加强管理和考勤,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班主任及蹲点领导,保证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安全

●班主任在自选类拓展课中,协助教师进行学生管理,任课老师也与班主任保持联系。

C.教务处常规工作要求。

●拓展型课程列入学校课表,按规定实施教学。

●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及时协调和解决相关事务,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效率。

●学期结束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考勤记录、学生评价、教师教案等,并组织评价。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学习、交流。

●根据学校实际、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听课评课,对所开设科目进行调整,建立反馈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5)机制保障

A.课时安排保障:根据上海市每年度的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课程。

B.课程资源的开发。

●开发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校场地、设备和设施,建立拓展型课程的资源库。

●开发社区、社会资源:与社区、军民共建单位建立共建基地。

●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特长、专业技能、经验和能力,充实学校拓展型课程指导力量,帮助学生开展活动。

●开发校本课程:以教研组长协调组内人员,每教研组每学期确定一门重点课程的设计,完善评价考核,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拓展课程校本教材。

(6)课程师资培训

围绕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如专家报告、现场指导等,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学校还将组织围绕“我运动我快乐”等专题研讨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课改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真谛,以期与教师们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努力使课程实施校本化、高效化。

(7)设备经费的投入

建立拓展型课程学习的专用教室和专用活动场地,对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空间与物资的保障,确保各类设施器材的正常使用,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参与拓展型课程相关活动的教师除发放相应课时津贴外,还要设立课程开发与实施奖励专项基金。

(三)探究型课程

课程实施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落实,本课程方案提出如下实施建议:

1.探究型课程管理网络

成立探究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图8 探究型课程管理网络

2.强化过程管理

①课程资源管理。

课程实施中随时注意积累相关资料,分阶段调查学生的感受和进展情况,随时分析各种相关数据,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提供共享机会。

②教研组管理。

●能够以学校“气正爱满、人人出彩”课程体系的建构指导教学。

●加强教研组的教学常规管理,同时,也要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过程管理。探究型教研组要求各组员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备课,对于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能及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常规和过程管理,不断规范组内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好说课教研工作,把说课教研当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过程,通过说课教研的形式,集中集体的智慧,对主题活动内容进行科学探索、分析,尽可能把现代化教育新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去。

3.教导处研训室管理

●将探究型课程列入学校课表,按规定实施教学。

●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及时协调和解决相关事务,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效率。

●不定期旁听探究课、检查探究课的教案,严禁教师将探究课课时挪作他用。

●学期结束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考勤记录、学生评价、教师教案等,并组织评价。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学习、交流。

●根据学校实际、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听课评课,对所开设科目进行调整,建立反馈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4.机制保障

①课时安排保障:根据上海市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课程。

②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四个方面:

●开发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校场地、设备和设施,建立探究型课程的资源库。

●开发社区、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宝钢、抗战纪念馆、社区、军民共建单位建立等资源基地。

●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特长、专业技能、经验和能力,充实学校探究型课程指导力量,帮助学生开展活动。

●开发校本课程:以教研组长协调组内人员,每教研组每学期确定一个重点探究课题的设计,完善评价考核,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探究型课程校本教材。

5.课程师资培训

围绕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如专家报告、现场指导等,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学校还将组织围绕探究课教学的教学环节开展专题的研讨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探究型课程的本质、探究课实施的策略,努力使课程实施校本化、高效化。

6.设备经费的投入

对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空间与物资的保障,确保各类校内资源的正常使用,并不断拓展校外资源,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参与探究型课程相关活动的教师除发放相应课时津贴外,专项设立课程开发与实施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