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顶层框架设计
(一)课程体系结构
我校课程体系包括:①国家课程。学生必修。目的是夯实基础,培养学科素养。其改革方向是校本化实施。②学校课程。包含拓展、探究课。必修,学生可自主选择某门课程,选我所长、学我所需。其改革方向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潜能。③特长课程。自主选修。根据学生特殊需要、特长发展,开发个性化课程。
我校课程不是单一层面的改革,不是停留在课堂上、技术层面的,而是体现了立体的、序列化的课程改革。
依托课程开发,发现、培养优秀教师,发展教师的优势、特长,以期构建一种以围绕一个核心、四大课程群,整合学生知、能、行、意共同发展的九年一贯制课程模式。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空,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开放、灵活,更富于弹性、张力、活力。
其中,一个核心指的是培养“气正爱满、人人出彩”的人。四大课程群分别是:①“正志”课程群:其范畴涵盖我校开发的德育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处理好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的人。②“正基”课程群:其范畴涵盖学校开设的所有基础型课程,旨在基于《课程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培养学生能习得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夯实宽厚的文化基础,成为富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人。③“正趣”课程群:其范畴涉及我校教师开发的部分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旨在尊重学生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能发现兴趣所在,主动探索求知、发展身心,成为能主动谋求个人发展、追求出彩人生的人。④“正能”课程群:其范畴涉及我校教师开发的部分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旨在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高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深度,引领学生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深入地发展,培养主动求知、乐学善学的人。
(二)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首先,要立足文化自觉,学校领导者要坚持自律与不断自省。
其次,要真正理解“气正爱满、人人出彩”的价值追求。未来我校应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以人文、科学和创新为重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育一种基于道德行为与文化内核,融合前瞻性、主体性和本土性的文化品质的学校。
最后,科学的方法是学校不断创新的准则,其核心在于依托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组织专家学者,对学校发展进行规律性的指导,鼓励学校立足实际,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形成本校的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绿色、有内涵地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坚持执行上海市教委规定的课程维度,也进行自我创新,就我们的课程总体设想而言,其一,在强调每一类课程三维目标内涵的同时,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形成具有“优质、公平、适切”鲜明特色的九年一贯整体课程体系。其二,基于学校优势教师和教师的优势,充分利用上海的大学资源、宝山教育资源及社区(会)资源,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程资源。其三,倡导以学定教、优教导学的教与学的统一。根据学情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确保教师通过教研、集体备课、精准设计,来推动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风气,鼓励积极探索,在体验中激发学生潜能,构建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特点的“自主与合作、探索与激发”学习方式,形成“以学定教、优教导学”的教与学的统一,并将这一追求体现在课程建设之中(详见图3、图4)。

图3 宝钢新世纪学校课程建设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