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够
2025年11月22日
三、关注办学特色的形成不够
从过去学校课程建设的情况看,很多课程知识为了特定的政策或项目活动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其实,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是学生需求与学校课程哲学的有机整合。但是学校为设计文化而设计文化,为科技而科技,为特色而特色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发展到底立足于什么?学校课程哲学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进入中小学课程建设的视野。因而,许多轰轰烈烈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利用上,无关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学生需求的深度满足。
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学校课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事件”层次,缺乏“系统”思考。学校课程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关注儿童的未来?学校课程如何突破碎片化、大杂烩、非现实性(不考虑学校和所在地文化实际)的藩篱,彰显学校课程的整体性、结构性以及连续性?我们认为,一所优质学校课程变革的重点应该放在丰富学校课程内涵、突显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上。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一所优质学校需要怎样的课程架构?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浸润”在丰富的课程之中?如何发挥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