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数’世界”的课程优化与再设计

二、“魔‘数’世界”的课程优化与再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再设计

以四年级“位置的表示方法”为例,教材中的内容仅见右图。

就一张图、几句话,没有显性的知识要点,没有相应知识形成的序列性和逻辑性,没有针对性的配套例题和练习。我们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学的主要内容,基于教材中的图文信息,提取学科教学的核心信息,并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如,本图中的核心信息是要掌握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用有序数对表示景物的精准定位,并将有序数对如何与直角坐标系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二)“魔‘数’世界”促教与学的方式改变

随着对“魔‘数’世界”的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对“魔‘数’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魔‘数’世界”重在知识的形成探究过程,让学生逐步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反复研讨,形成了有知识逻辑性、有探究过程序列性的教学资源文本的学材模式。

例如,基于“位置表示方法”这一课时核心知识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关注新知生成的序列性设计,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经历新知习得的过程,感悟数形结合和建模思想。通过创设与位置相关的生活情景或数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个性发展,让学生自信学习,真正提高数学素养。笔者在听三年级数学随堂课时,本校的董老师出示了这么一道题:把一个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均分成两个小长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巡视发现,董老师班上的大部分学生是利用画图策略进行探究解答的。可见他们掌握了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完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校在2012—2016年的上海市绿标测试中的几个数据。

图9 本校在2012—2016年上海市绿标测试中的数据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本校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三年均高于区均值,从这一侧面充分展现了“魔‘数’世界”的魅力。

(三)“魔‘数’世界”的内容补充与完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我们对“数学广场”中的21个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合理吸纳,有效整合,又研读了人教版、苏教版等数学课本,对“魔‘数’世界”的内容做适当补充,整体优化我们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国家基础型课程的教育教学效率。如拓展补充二年级的“平移旋转”、四年级的“巧求面积”、五年级的“等积变形”等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丰富数学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魔‘数’世界”的打造整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发了深度思考,创新思维,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很好地促进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把校本课程定名为“魔‘数’世界”,顾名思义,就是为数学课程注入魔力,让孩子们着魔般地迷上数学,迷上学习,提高能力,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