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当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唯有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以概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实现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理想。
其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现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与冲突的洪流中,在这个处处充满创新、依靠创新的新时代,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其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靠的是各国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奉献,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当今时代,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大学生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2.确立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学们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方面,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5)劳是人才素质的保证。传统意义上的劳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过去劳育不受重视甚至几近消失,其深层原因,是在资本逻辑和一些社会风气影响下,诚实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判断、按劳分配的公平正义原则遭遇挑战。开展劳动教育的核心,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观培育,而不仅仅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我们塑造的人才方能守住公共秩序,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进步。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
3.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当代大学生肩负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做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当代青年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年轻一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接触到了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
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