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是依附于寝室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既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包括学生价值观念、群体心理甚至校园舆论等。寝室文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它以寝室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寝室活动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组成,是由寝室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是寝室的价值追求,是寝室成员的价值理念在寝室、环境与行为中的体现,是存在于寝室中的共同观念系统。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光、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浓缩,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

(一)物质文化

即硬件文化或表层文化,是寝室文化的物质形态,可以借助有形的载体表现出来,是寝室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寝室整体布局、装修配置、卫生状况及文体设施等,具体来说即寝室布局、门窗、桌椅等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二)制度文化

即规范文化或次层文化,指学校和寝室成员为维护寝室秩序和稳定发展,约束和规范成员行为,调节和缓和寝室冲突和矛盾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内部公约的总和,是寝室文化的支撑和保障,是一种规范性的存在。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寝室成员对制度的态度以及寝室制度的执行都构成寝室的制度文化形态,也是学生公寓管理规范化的关键。

(三)行为文化

即运行文化或中层文化,主要指寝室成员在学习、休闲娱乐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寝室成员的一言一行、寝室活动等都是寝室文化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寝室行为文化是寝室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寝室文化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四)精神文化

即核心文化或深层文化,主要指寝室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以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形象。寝室精神文化体现出来的良好学习氛围和精神气质,是后勤社会化以来诸多高校公寓所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住在寝室的群体是有知识、有文化、正在成长的青年学子,他们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追求,更有精神方面的追求,我们不能仅为他们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培养一批毫无情感的物质人,而要从公寓、寝室开始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只有从文化和精神面貌上提高学生的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