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与奖励的类别
针对本专科生所设置的表彰和奖励的项目概括起来可以分类“两类四级五内容”,“两类”指的是集体奖励和个人奖励两个类型,“四级”指的是国家级、省级、校级(市级)和院级,“五内容”指的是奖项设置的针对性,有德、智、体、美、劳五个要素的单项内容奖励,以及各要素的综合性奖励。
(一)集体奖励
集体奖励是表彰在校园中表现突出,能够在全校范围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组织或团体,在认识集体奖励之前首先要了解大学中的集体组织。
大学内的学生组织是指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个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学生领导团体,这其中主要包括了学生党组织、学生团组织、学生会、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学生社团和学生班级组织等。
(1)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团组织是对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进行长期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对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考察培养的主要阵地;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织单位,属于政治性学生组织。其中的班级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团支部最经常、最直接地与广大团员青年保持密切联系。团的各项任务和各项活动都要依靠团支部去开展、去落实,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学生会倡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学校各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及纽带,表达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协助高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参与学校各项建设的组织单位,属于群众性学生组织。
(3)学生社团是以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为主线,打破年级、院系甚至学校的界限,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志趣爱好为基础并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属于志趣性学生组织。
(4)高校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是成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专业技能、资源优势、善心热情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的援助,志愿从事社会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有着较高追求,经常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高校学生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社会团体,属于公益性学生组织。
(5)学生班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由固定人员组成,以大学学习、生活为中心,班级成员彼此发生广泛交往的微型社会群体。学生班级组织由班级文化、班级组织目标、班级组织结构、班级组织规范等部分组成。健全良好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组织目标,学生为了增长自身的知识技能而努力学习;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组织基础;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愿意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协调自己的行为;学生间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统一学生的思想意识。
大学中的先进集体评选范围就包括了上述的五种集体,分别可以参评先进学生党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学生会、优秀学生社团、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先进班集体等。
(二)个人奖励
个人奖励是表彰全面发展或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能够发挥榜样标杆力量、旗号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生个人。在大学中,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除了在学习中获得个人奖学金以外,还提倡大学生积极参加到校园工作与实践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参加到校园工作与实践当中。
(1)担任学生干部。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学习、生活管理的一切组织机构中承担职责的学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学校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学校党团组织、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学生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
(2)参加学生社团。大学生社团组织立足校园,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出发点,通过开展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型人才。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有着较为广泛的渠道。
(3)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认同社会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前提。“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人不能脱离行动、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逐步从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尤其如此。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对当今社会认识不正确或片面的问题,进而造成对现存社会不满或认同感不强,除了社会自身的复杂性和社会中存在不良现象外,学生自身所处环境——大学校园的相对封闭性、学生生活的相对单纯性是最重要的原因。学校环境和生活的封闭和单纯,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避免外界干扰而安心学习,避免精神污染,培养高尚道德,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大学生们由于封闭造成对社会缺乏正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的认同感不强。因此,通过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大社会,从而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进而投身社会、服务人民。
大学中许多的个人表彰奖励项目都是需要参评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五四之星等。同时一些表彰奖励还要求参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全面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四川轻化工大学所设立的“校长特别奖”,是学校中本专科生的最高个人荣誉奖,要求学生在满足评选的基本条件外,还要满足具体条件中的五项及以上,才能够进入“校长特别奖”的候选人名单。
(三)表彰奖励的等级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可获得的表彰奖励分为了“四级”:国家级、省级、校级(市级)、院级。
(1)国家级表彰奖励是指由国务院、国家各部委所授予的,在全国大学生中进行评选的。大学中主要的国家级表彰奖励有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由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教育部组织评选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以及共青团中央所授予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以及“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2)省级表彰奖励是指由省政府、各厅(局)所授予的,在全省大学生中进行评选的。大学中主要的省级表彰奖励有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由教育厅颁发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教育厅组织评选的“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省级大学生年度人物”,各地团省委组织评选的“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省级优秀团干部”等荣誉。
(3)校级表彰奖励主要是指学生所在学校所设置的奖项,在全校大学生中进行评选的,各学校所设置的奖项不一、名称不一、条件不一。四川轻化工大学就设立了“十佳班集体”“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文明寝室”等先进集体奖项,以及“校长特别奖”“五四年度人物”“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五四之星”等先进个人奖项。而市级表彰奖励主要是高校所在的地方政府所颁发的奖项,在全市党员、团员或青年群体中进行评选。例如“某某市优秀共产党员”“某某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某某市优秀共青团员”等奖项。
(4)院级表彰奖励指的是学校下属的二级教学单位所设置的奖项,在全院学生范围内进行评选。每个学院都会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工作实际来具体设置奖项及评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