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政治生活
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指出:“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材,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而政治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故而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对大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
1.参加党校团校的政治学习
伴随着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时事与政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古时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政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唯有政治稳定,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才能得以经济的繁荣昌盛。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多多关注时事政治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等重大问题。要想跟随社会进步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当代中国的时事与政治,加强对国情世情等时事政治问题的思考。
大学里除开个人自身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学习外,有规律有组织的集体学习模式当属参加团校党校的培训学习。
团校是对团员或预备团员的培训,学习一些共青团的理论与章程。一般由学校团委负责组织。加入团校可以增加广大青年团员对党团知识的学习,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培养了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风貌及个人素养,同时对广大团员青年产生一种激励效应,有利于充分发挥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增加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党校则是对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进行的培训,主要学习“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治”“当代世界军事”“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世界民族宗教”等课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大学党校培训进一步加深学员对党的思想和党的理论以及党的新理念进行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新的人生和社会坐标。在学习党的系统知识的过程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始末,以及思想在生活中的导向作用。对预备党员而言,通过不同阶段进入党校的学习,可以使自己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上得到全面培训,更加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参与班团组织的政治建设
如果说参与团校党校的政治学习是系统进行政治理论的抽象学习,那么大学生积极参与班团组织政治建设则是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训练。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要想把如此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凝聚好在校大学生。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班级及党团组织是高校学生的有效基本组织形式。没有集体很难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广大学生团结组织起来。
班级和党团组织是高校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据学校整体部署,班级和党团组织需要发挥能动作用将学校的指导加以丰富拓展,将学校的部署具体化、多样化,并在实践中开动脑筋、有所创新,不断产生具有推广效应的工作新方法。正是每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健康成长、稳定发展,才构成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转。
大学的每一个班级同时也就是一个团支部,这样的基层团支部同广大团员有着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是团组织最基层的工作单位,是班级思想建设的基地,对班级成员的生活、学习、团员意识的培养及思想道德的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影响。
每一个班级团支部都是团基层组织的一个细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基地,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的重任,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团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是团的任何一级组织所不可替代的。离开了基层团支部,团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各个独立分支活动,特别是团的大量的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就失去了落脚点,再好的工作设想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班级团组织的特点是充满活力,以各类活动为主,服务性强。班级团支部在协助上级团组织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应当在班级党支部的指导下,服务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过每月开展班级团组织生活、主题团日、各类社会实践、文体活动、考研经验交流会、就业座谈会、户外郊游、志愿服务活动等为同学提供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机会,同时还肩负着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的任务。
3.承担学生干部的政治职责
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学生。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学生干部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只表现在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成绩方面,还应包括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等。各方面都优秀的干部更容易赢得同学的尊敬和爱戴,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对同学实行有效的领导。学生干部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干部对同学实现有效领导的又一重要因素,比如在工作中表现出主动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勇于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承担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和干扰有坚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高度的自信心等。团队观念对学生干部而言也非常重要,各位学生干部在性格、气质、能力上彼此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才能形成集体的合力。
按照工作职责的不同,学生干部可以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1)班干部。大学班级通常设置4~10名班干部,他们负责在班级管理中起桥梁纽带作用,在思想教育中发挥助手作用,在班风、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班委成员主要包括:班长、副班长(有的学校分为男女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或劳动委员)、心理委员(近年大学里较为常见)、科代表等。团支部成员主要包括: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
(2)学生会干部。学生会是在校学工部或院系学办的老师指导下开展工作,代表广大同学利益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与繁荣校园文化的舞台和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学生会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出众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学生会干部主要包括: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各部部长、副部长、各部干事、预备干事等。
(3)其他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干部。除开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外,大学一般还有各类科技、文艺、专业性社团,以及其他功能性学生组织,如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图书管理委员会、科技协会等等。这些组织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社长(或主席)、副社长、理事长(或秘书长)、各部部长(或主任)、副部长、干事、预备干事等。
4.培育参政议政的政治意识
参政议政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自身有条件做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充分发挥专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等等。
参政议政是每个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政府历来支持和倡导公民利用各种形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业群策群力,建言献策。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政治参与在当代社会的逐渐扩大,是社会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知识分子的主要来源,他们有着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国家的未来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参与政治,有利于大学生增加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深入了解;有利于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发掘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而提高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因其独有的便捷、迅速、直观、互动等优势,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尤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乃至全民的关注。政府充分利用网络形成电子政务,其中G2C(电子商务)作为联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除了给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畅通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平台。大学生作为网络社区最活跃的成员之一,无疑成为网络参政议政的重要成员之一,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参政,选择微博、论坛、贴吧等流行的网络平台了解国家大事,关心政治、参与政治。而大学生作为网络参政的主体之一,由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成熟性,加上网络存在自由性、随意性和匿名性等特性,所以提升大学生理性政治表达意识以及引导大学生理智、有序、积极地进行网络参政议政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数据显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大学生对政治感兴趣,参政、议政的意识很强。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合理发声,积极为学校、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以及通过“校区共建”等高校与社区多方联动的社会服务培养人才模式,让大学生通过平台共建,了解社情民意,体会基层实情,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学习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地参政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