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经济生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深入,大学生的经济意识在增强。他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更为积极、主动地着眼于现实,不再“等”(等分配)和“靠”(靠父母),而是主动出击。因此,走出大学校园传统的学习观念,步入社会,在学校与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实现自我价值是大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追求,也是当前大学生活的新趋势。
1.当前大学生的经济生活状况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校园与社会交界处,脱离了父母开始经济独立。大学是一个精彩的现实社会,生活又是充满诱惑的,那么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与支出是怎么样的呢?
(1)关于经济来源。大学生作为还未踏入社会的群体,经济尚不能独立。超九成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调查显示,95.72%的学生的生活费是由父母提供,其次为自己兼职所得和自己的奖、助学金,分别占2.37%、1.91%,如图1-5所示。
(2)关于每月平均生活费。据调查51.22%的学生月均生活费为1000元以上,其中,37.79%的学生月均生活费为1000~1500元,24.69%、13.96%的学生月均生活费为800~1000元、500~800元。另外,月平均消费为2000~2500元占2.24%,还有1.25%的学生生活费为2500元以上,如图1-6所示。超五成月均生活费过千,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的生活费刚好够用或小有结余,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费,出现了月末经济窘迫的现象。
图1-5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
图1-6 大学生月均生活费
(3)关于消费支出。据调查,关于消费支出这块97.76%的学生选择了饮食;其次是购物和电话费,各有80.38%、57.14%;再次,社交、娱乐和交通,各有38.25%、37.46%、35.62%;最后,16.39%的学生选择了礼物,11.65%的学生选择了住宿,11.06%的学生选择了恋爱,10.14%的学生选择了旅游,如图1-7所示。由此可见,饮食、购物、电话费是大学生的三大主要消费点。
图1-7 大学生活生活费消费支出
(4)关于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否够花?50.95%的学生认为够花,38.38%的大学生选择有时够花有时不够花,还有10.66%的大学生表示不够花。
(5)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你又会怎么做呢?大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调查显示,遇到生活费紧张时,60.9%的学生选择节省开销,其次为兼职挣钱(18.83%)和向父母求助(17.45%),向朋友、同学借钱的学生为2.11%,见图1-8。
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养活自己,不需要爸妈就能自己赚钱,即使赚的钱不够养活自己,也希望用赚来的钱给自己换个新手机,买几件新衣服,哪怕只是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大学生通过兼职挣钱来尝试经济独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追求经济独立对大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它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图1-8 大学生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的做法
2.经济独立对大学生的成长意义
大学生活是迈向社会的重要阶梯,在校大学生虽以学习为主,但在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之余,安排适当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很多,能够自食其力、尝试经济独立,是一种很好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而且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适应都非常有益。
其一,通过兼职减轻家庭负担,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们,他们不愿把学习费用和日常消费这笔巨大的开支让父母全部承担,兼职无疑成为家境窘迫的同学减轻家庭负担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追求自主自立的同学而言,通过兼职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通过勤工俭学缓解家里的压力并满足自己寻求独立的心理;而对于家庭经济宽裕的同学,兼职所得也可以让自己逐步走向独立,减少对父母的依赖,这种经济独立的掌控感会极大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其二,通过兼职体验社会生活,锻炼职场工作能力。当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未来社会靠自己能力吃饭的现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选择。习惯于书本学习的大部分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社会经验少,思想肤浅,眼高手低现象极为普遍。为此,大学生们将锻炼自己的空间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日益把眼先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兼职无疑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的上佳途径。兼职可以帮助我们更早的适应社会,接触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锻炼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以后的求职打下基础。兼职中我们学会坚强面对困难,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从而减少大学生对社会的恐惧感。
其三,通过角色转化准确定位,实现自我独特价值。在大学,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中学尖子生时代的“荣耀”与“辉煌”,自我价值的失落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一种彷徨而苦闷的心理。为此,一部分大学生另辟蹊径,选择了兼职道路,企图在这一领域中重新寻回那份“舍我其谁”的自我感觉。兼职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角色的转变,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定位,避免了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识危机”,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了培养独立人格、和谐融入社会的一个途径。大学生可以在兼职中找到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可以通过兼职来获得工作经验,丰富阅历,不断成熟,为以后求职增加砝码。
3.尝试经济独立的主要形式
在国外,大学生兼职打工早已司空见惯:在美国约有56%的大学生有较为稳定的兼职工作,曾经或打算兼职的同学超过了90%;在德国有70%的大学生在假期课余时间经常打工。在法国,大学生边读书边打工的情况极为普遍,约占学生总数的71%。在中国,大学生是兼职市场上的常客,也是主力军。据调查显示:大约有26%的大学生正在做兼职,大四学生的兼职率更是高达40%。大学生兼职打工的形式繁多,他们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主要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1)风险兼职:网络刷单,以及做各种代理,如食品、化妆品、培训机构、驾校等,这类工作不稳定,存在较大经济风险,且对自身能力没有提升。其特点是工资低,骗局多,对大多数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而言,风险过大,谨慎选择。
(2)经济兼职:一是做投资理财,这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而且一定要有必要的理财头脑再尝试,要不然很可能因为缺乏基本的常识和技巧而赔本。对于大学生,主要可以在一些可靠的大平台上进行小额的理财活动,以体验整个投资过程为主,一般不会获得太高的收益。缺点是风险不定,难以掌控。二是做代购,一些出国交流或海外求学或海外有亲戚朋友的同学帮其他同学更便宜地买到心仪的海外产品,顺便赚取一点劳务费。缺点是必须要有海外资源,且顾客来源难扩大。
(3)低级兼职:承担分拣快递、当保安、当网管等工作,特点是工资中等(大概一小时20块钱)、费时间、毁身体(要熬夜)、无任何技术含量。从事这类兼职工作,对大学生而言性价比不高,除非经济极端困难,否则得不偿失。
(4)中级兼职:从事家教、翻译、话务员、录入员、推销员、收银员、服务员、写稿、校内服务(如代取快递、做图书馆管理员助理)等,这类工作环境相对安全可靠,难度也不会太高,还可以相对提升沟通、表达等自我能力。其特点是工资中等(大概每天60~100元),能学到一些知识或锻炼能力,但时间和精力的花费有点多。
(5)高级兼职:也称学习型兼职,既可以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又可以获取一部分收入,还比较的轻松。比如参加各种比赛获取比赛奖金、参与老师科研项目获得科研项目补贴,或利用自己舞蹈、健身等方面特长担任教练等。其特点是即长知识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缺点是对自身要求高,名额有限,需要把握机会。
(6)自主创业:可以自己或合伙创办公司或工作室,通过发现和克服生活中的痛点,获得服务付费、知识付费、娱乐付费、创意付费……其特点是能学到大量经营、写作、资源搜集方面的知识,需要有领导能力和卓越的见识,需要创新能力,需要用心经营;缺点是风险大,回报未知,难度大。对于大多数经济条件有限的同学来说,基于资本直接创业有难度,可以先参加一些创新创业竞赛,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如果在竞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拿到奖金,就有可能将成果拿来创业了。缺点是想要获大奖操作难度大,对自身能力要求高。
最后的建议: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远离校园贷,提高自控力和增强自我消费观;二是合理理财,学会记账,不盲目消费;三是选择适当兼职,分配好时间和精力,避免影响学业成绩,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