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整体规划

三、大学生活整体规划

“规划”,规者,有法度也;划者,戈也,分开之意。规划的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是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是没有目标和计划的航行,燃料完了,只能陷在茫茫海洋喊救命。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岁月,它是你事业的起点、独立生活的开端,能否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理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一生将走过的轨迹是闪光或灰暗。大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需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给自己尽早进行明确定位,最终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1.确定大学生活总体发展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大学新生正处于富于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数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升入大学,中学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有的人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甚至把“混文凭”“跳龙门”“留城市”作为学习目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虚、枯燥、乏味。大学新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所致。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当你迈进大学校门时,其实就面临沉甸甸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是选择国内深造还是出国留学,是选择自谋职业还是自主创业,及早确定好未来的职业目标,才能在大学四年做好有效的行动计划安排。

(1)国内深造。选择大学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可以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增强下一步就业的竞争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继续深造需要付出更多代价,需要你在大学四年都要有勤奋耐劳、刻苦钻研、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毅力,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且毕业时同样要面对就业压力。所以,选择国内继续深造,面对日益升温的考研热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充分评估自己的实力。如果自己确实没有继续深造的竞争优势和实力,千万不要盲目加入考研一族,错过对自身其他能力的培养锻炼,让就业机会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2)出国留学深造。出国留学要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除受到经济条件、外语水平等客观的限制外,需要你有更大的心理承受力,这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选择。事实上,出国留学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行程进行了有效的规划。从最近几年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员的发展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海归人员都能在国内一展身手,有些人虽然有了海外留学的背景,却在国内一事无成,不但没有体现出一个海归人员应有的价值,反而还不如没有出过国的大学毕业生有作为。所以,出国留学仅仅只是你选择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路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通过这一步怎样成就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3)自谋职业发展。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应届毕业生更愿意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参加工作。如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网曾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网上随机调查,数据显示:选择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占67.05%,考研或继续上学的占15.65%,出国留学的占5.33%,顺其自然、过段时间再考虑的占11.96%。可见,毕业后自谋职业,直接开始工作,是大学生实现初次就业的主要选择路径。如果你的职业规划也是从这一路径开始,那么你从大一开始就要提前做好求职的充分准备,将自己的择业与社会需要、个人优势、自我成长、社会就业形势、未来目标等紧密结合,积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有针对性地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或比赛,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

(4)自主创业。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路中,自主创业正在悄然兴起,成为一条引人注目的就业之路。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他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各部门重视和鼓励的一种重要就业路径。国家和各相关部门不仅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而且频繁举行全国性或地区性大学生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开了方便之门。如果你想要选择这条路径,就要更多地在大学四年参与创业培训实践,抓住机会大胆尝试、积累经验。

(5)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或称弹性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标准全日制就业形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大学生最具体表性的灵活就业形式是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缩写,特指那些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选择这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大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青睐。如果你准备选择这条路径,就需要挖掘自己独特的个人潜力,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努力走下去。

2.制定大学各年级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了解清楚大学四年每一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才能循序渐进为自己制定每一学年的发展规划,最终通过大学四年高效性、综合化的学习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自身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良好个性品质、深厚知识基础、卓越创造才能、踏实工作作风、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1)徘徊前进的大一。大一的主要发展目标是适应环境,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大学一年级是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规划大学生涯的最佳时机。这一年对未来的人格形成、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将产生极大影响。大学生们要及时完成角色转换。一是心态的转换。不能以为上大学就可以完全放松,90分和60分的差距还是很大。在大一脚踏实地的学习基础课程是必须的,大一基础学得好,大学四年的学习才能变得相对轻松。在大学,自主时间多了,这是对自制力的考验。二是学习方法的转换。不同于以往阶段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更适用于大学生活。在课堂以外,更多的内容需要自主地按照兴趣和需要去深度挖掘、独立思考以及广泛积累。三是环境的转换。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环境,在这里,需要学会安排实践和社团活动,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使用图书馆。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2)探索定向的大二。大二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初步了解专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基本素质。经过大一一年的摸索与锻炼,对于学校、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基础全面的认识,这一时期需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可以尽力通过一些重要的考试,如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在这个时期,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活动,并通过参加学生会或各种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完成计划,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在冲突的时刻学会放弃一些次要的东西。“如果你企图无所不知,那你将一无所知。”关键是要不断警告和提醒自己:不要在空闲的时候无所事事,要去尝试,去探索。

(3)努力冲刺的大三。大三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到大三时,大学生涯已经过半,通过大一、大二的不断尝试和调整,个人的人生规划趋于合理,社会生存能力日益增强。大三,可以借力有丰富职业教育培训经验的机构,通过专业技术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进行分析定位,进而明确学习和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需要通过比较分析自己和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逐个达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利用课余和假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兼职实习,提前了解公司对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准备考研深造的同学已经基本进入备考期,需要通过比较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总之,大三是不断完善自我的阶段,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是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关键期。

(4)扬帆奋进的大四。大四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就业冲刺,应聘工作,成功就业。大四处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末期,身心发展成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研讨中,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尝试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开始毕业前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准备深造的同学,这个时候基本结束初试,应该是在准备复试或考研失败准备就业。不管如何,都希望通过大四的积极努力,为自己四年大学生涯交上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从大一到大四,有了具体可行的规划,同学们在学习时就会有自己的方向,便不会茫然地混日子了。所以,我们需要及早在大一就做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才能从容面对就业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自己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