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其他名称】德沙美松、氟甲强的松龙、氟甲去氢氢化可的松、氟美松、甲氟烯索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说明书【适应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超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用法:

1.用于治疗早产、羊水过多、妊娠合并甲状腺危象。①早产:5 mg,肌内注射,12 h一次,或羊膜腔内注射10 mg一次。②羊水过多:在羊膜腔内注入10 mg促胎肺成熟,注射24~48 h再考虑引产。③妊娠合并甲状腺危象:5 mg,6 h一次。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1]指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胎肺成熟,同时也能促进胎儿其他组织,如肝、肠、肾上腺、皮肤、肾、心脏等发育。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风险,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并不增加感染率。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指征:①妊娠未满34周而7日内有早产分娩可能者;②孕周>34周但有临床证据证实胎肺未成熟者;③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满意者。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方法: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12 h一次,共4次,或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一次。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适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胎妊娠则应用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8 h一次,共6次。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升高血糖;降低母儿免疫。暂时有下丘脑-垂体轴抑制。禁忌证:临床已有宫内感染的证据。

羊水过多而胎儿无明显畸形,症状严重,妊娠近37周,羊水量反复增长,症状严重,可在羊膜腔穿刺的同时确定胎肺成熟度。如胎肺未成熟,可以在羊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10 mg促胎肺成熟,注射24~48 h后再考虑引产。

妊娠合并甲状腺危象:每日5 mg,6 h一次。

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指出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主要药物是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两者效果相当。所有妊娠28~34+6周的先兆流产应当给予1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6 mg肌内注射,12 h重复1次,共4次。若早产临产,来不及完成完整疗程者,也应给药[3]。荟萃分析显示,早产孕妇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95%CI为0.58~081)、呼吸窘迫综合征(95%CI为0.59~0.73)、脑室周围出血(95%CI为0.43~0.69)、坏死性小肠炎(95%CI为0.29~0.74)的发病率,以及缩短新生儿入住ICU的时间(95%CI为0.65~0.99)[4]

2.用于促胎肺成熟(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指出[1]:糖皮质激素用于促进胎肺成熟,可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出血、PVL的风险,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并不增加感染率。应用指征:①妊娠未满34周而7 d内有早产分娩可能者;②孕周>34周但有临床证据证实胎肺未成熟者;③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满意者。用法:

2.1 早产:①孕周>34周,胎肺未成熟者,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12 h一次,共4次,或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②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满意者,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③多胎妊娠者,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8 h一次,共6次。

2.2 羊水过多:妊娠近37周,胎肺未成熟,可在羊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10 mg,注射24~48 h后再考虑引产。

3.用于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朱翠平等[5]对地塞米松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防作用进行了荟萃分析,通过Medline系统检索1982—2004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生后2周内应用地塞米松,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分别为44%和56%,治疗组低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室内出血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7%和5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病发病率治疗组(38%)明显低于对照组(43%)(P<0.05);治疗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感染率(48%)高于对照组(37%)(P<0.05),同时治疗组高血糖和暂时性高血压发病率增加(P<0.05),但患儿死亡率较对照组并无明显增加(两组分别为19%和17.7%,P>0.05)。结果提示可考虑选择地塞米松作为一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防用药[6]

4.用于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王平[7]报道了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80例临床分析。用法:以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至30 mL,缓慢注入通液导管,根据输卵管的通畅程度,将其分为完全通畅、部分通畅、小部分通畅与不通畅4种类型。结果:80例不孕症患者经过1~4次通液,最终完全通畅68例,妊娠30例,妊娠率37.5%,部分通畅与小部分通畅者妊娠各1例,不通畅者无一例妊娠,本组总妊娠率为40.0%。结论:通液既可对不孕症原因做到初筛诊断,又能起到使输卵管轻度阻塞恢复通畅的治疗作用。输卵管的通畅程度和通液次数与妊娠率有关。通液后的妊娠率较高,通液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不失为基层医疗单位治疗不孕症的一种实用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61(7):481-485.

[3]GÂZQUEZ SERRANO I M,ARROYOS P A,DÍAZ M O,et al.Antenatal corticosteroid therapy and late preterm inf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Anales de Pediatría,2014,81(6):374-382.

[4]ROBERTSD,DALZIEL S.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 fow acelerating fetal lung maturation for women at risk of preterm birth[J].Obstetrics&Gynecology,2007,109(1):189-190.

[5]朱翠平,马祖祥.地塞米松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预防作用的荟萃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3):415-418.

[6]YOUNG T E,MANGUM B.新生儿药物手册[M].魏克伦,陈桂霞,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7]王平.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8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