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 Metformin
【其他名称】德艾欣、格华止、甲福明、立克糖、Diabex、Diaqormin、Dimethylbiguanide、Dimormin、Melbin
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适应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用本药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二甲双胍超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用法:
1.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强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从而减少雄激素的生成[1]。①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指南》[2]对于二甲双胍的定位是辅助用药,用于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体外受孕治疗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对于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或代谢综合征且单纯生活方式调整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建议加用二甲双胍。若患者不能服用激素避孕药(HCs)或对其不耐受,可以考虑将二甲双胍作为调整月经周期的二线用药。②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3]将二甲双胍作为治疗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强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从而减少雄激素的生成。胰岛素抵抗或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口服,每天1.5 g,分3次服用。③2008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4]中指出二甲双胍适用于治疗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二甲双胍通过增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入,抑制肝糖原产生,并在受体后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餐后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常规用法是:500 mg,每日2~3次,治疗时每3~6个月复诊1次,了解月经和排卵恢复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复查血清胰岛素水平。如果月经不恢复,仍须加用孕激素调经。二甲双胍为B类药,药品说明书上并未将妊娠后妇女列为适应人群,妊娠后是否继续应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内分泌科医生建议慎重决定。二甲双胍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恶心、呕吐及腹泻,这些症状为剂量依赖性的,2~3周逐渐加至足量及餐中服用药物可减少副作用。严重的副作用是可能发生肾功能损害和乳酸性酸中毒,须定期复查肾功能。④《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0年版)[5]:多囊卵巢综合征,1.5 g/d,分3次服用。
2.治疗月经失调、闭经、女性不孕。0.25 g,口服。王卓平等[6]将单纯性肥胖并月经紊乱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同时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者设为观察组。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并月经紊乱治疗效果理想,改善患者内分泌各项指标明显,调节患者月经紊乱效果较好。另有文献报道[7,8],二甲双胍对于PCOS闭经患者亦有良好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报道[9,10],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PCOS合并不孕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内分泌情况,提高患者妊娠率,疗效显著。
3.治疗妊娠糖尿病(GDM)。GDM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受损,包括在妊娠前已存在但未被诊断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GDM是妊娠期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本病若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良好的控制,母体和胎儿的孕期风险将明显增加。二甲双胍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分类中的B类药物,即无证据显示对动物或人类胎儿具有毒性或致畸作用。一般认为,包括二甲双胍在内的口服降糖药不宜用于妊娠期[11]。但随着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流行,越来越多的糖尿病伴妊娠患者持续使用二甲双胍,有关该药对妊娠及哺乳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已进行的临床研究MiG和试验TOFU都比较了GDM患者胰岛素治疗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差异,并随访对其子代的影响。Rowan等[12]报道了第1部分即MiG研究结果。共入组751例GDM患者(孕20~33周),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后者入组363例(其中92.6%使用二甲双胍直到分娩,46.3%合并应用了胰岛素),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需光疗、产伤、Apgar评分<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2%vs32.0%),次要终点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且二甲双胍组有更多患者愿意接受治疗方案(27.2%vs76.6%),表明二甲双胍治疗GDM并不增加围产期并发症,但其对子代的长期影响(即TOFU)有待进一步随访。
Ratner等[13]在DPP项目研究基础上对有GDM病史的妇女进行了研究。DPP项目入选者有2 190位妇女提供了她们是否有GDM病史的信息,其中350人有GDM病史,1 416人有活产史没有GDM病史。患者随机分配到标准生活方式+安慰剂组和二甲双胍+严格生活方式干预组。观察的主要终点是发生糖尿病的时间。结果安慰剂组有GDM病史的患者较无病史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71%。有GDM病史的患者,二甲双胍+严格生活方式干预组较安慰剂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约50%。该研究认为二甲双胍+严格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延缓或预防GDM病史妇女发生糖尿病。
参考文献
[1]张波,郑志华,李大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参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LEGRO R S,ARSLANIAN SA,EHRMANN D A,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Clin Endo⁃crinol Metab,2013,98(12):4565-4592.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7):553-555.
[5]广东省药学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0年版).[J/OL].今日药学[2019-06-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50R20190617.1523.044.html.
[6]王卓平,吴卫国,钱铁镛,等.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并月经紊乱的治疗作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0):146-147.
[7]张小琴.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6):180-181.
[8]何志芬.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9):66-67.
[9]孙培培,王桂花,高丹.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3):518-522.
[10]吕国香.二甲双胍与克罗米芬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效果探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1):112-113.
[11]American Diabeles Association.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4,27(Suppl 1):S88-S90.
[12]ROWAN JA,HAGUE W M,GAO W,et al.Mefformin versus insu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otes[J].N EngI JMed,2008,358(19):2003-2015.
[13]RATNER R E,CHRISTOPHI CA,METZGER B E,et al.Prevention of diabetes in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effects of metformin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12):4774-4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