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创作卷》简介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创作卷》这本书是由.仲呈祥著创作的,《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创作卷》共有88章节
1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 编委会
主 任 聂辰席 副主任 张宏森 田 进 童 刚 吴尚之 胡占凡 李 准 仲呈祥 李京盛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黎 王 辉 王卫...
2
序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铸造中国电视剧新的辉煌
1958年6月15日,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直播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为标志,中国电视剧正式诞生。六十年奋进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3
前 言
2018年适逢具有独特审美的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4
目录
目 录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 编委会 序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铸造中国电视剧新的辉煌 前 言 第一章 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概述 第一节 中国...
5
第一章 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概述
在中国,电视剧已经成为各类文艺形式中覆盖面最大、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深的大众文艺“排头兵”。曾几何时,一部如《新星》《渴望》那样的电视剧,能够激起数亿观众的鉴赏...
6
第一节 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特性
为研究对象确定严谨清晰的理论概念是任何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电视剧在我国自诞生至今已有60年,有关电视剧的理论研究也有四十多年,我们可以在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找到对...
7
一、电视剧是中国的原创概念
首先,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电视剧”是我国的一个原创概念。根据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的导演胡旭回忆,由于《一口菜饼子》的表现形式“既不同于舞台剧演出实况转...
8
二、电视剧讲故事与塑造人物形象
电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更是一门讲“好故事”的艺术和“讲好”故事的艺术。当然,故事性并不是电视剧独有的艺术特点,其他视听艺术如电影和戏剧也都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但是...
9
三、电视剧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的艺术
美是需要发现的,电视剧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艺术。 第一,从美学品格上考察,中国电视剧艺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显现出鲜明的特征。艺术的社会...
10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历史分期
描述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历史,我们就需要描述和辨析电视剧这种艺术样式在诞生之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属性。事实上,不仅是电视剧,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
11
第二章 初创期(1958—1966)
...
12
第一节 新艺术样式的诞生
...
13
一、电视剧初创时期的社会角色
1958年6月15日,以《一口菜饼子》在北京电视台的播出为标志,宣告了电视剧这种艺术样式的诞生。正如《一口菜饼子》是为了配合党中央关于“忆苦思甜”“节约粮食”的...
14
二、电视剧初创时期的艺术创作
从1958年6月15日中国电视剧的诞生到1966年5月,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初创阶段,诸多版本的史著对这一阶段电视剧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评价都不高。探讨造成该阶段电视剧...
15
第二节 电视剧初创时期主要创作样式
初创时期对中国电视剧的认识是建立在“演播室里播出的戏剧”这一观念基础上的。那就是“在演播室里演出的戏剧,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的处理,运用电子传播手段,通过电视...
16
一、电视小戏
描述中国早期电视剧的美学形态,当以“电视小戏”为先。“一条故事线,二三个景,四五个主要人物,一二百个镜头”[9],形象地道出了早期电视剧简单的艺术特征。所谓“小...
17
二、电视报道剧
如果说电视小戏的故事建立在虚构的叙事文本基础上,它在电视荧屏上呈现给观众的故事带有强烈的艺术假定性,那么,电视报道剧则与此相反,它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电视剧。对...
18
第三章 停滞期(1966—1976)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文革”十年的电视剧停滞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十年。对停滞期的电视文艺环境与电视剧创作的历史审视,理应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从中吸取教训...
19
第一节 电视剧创作停滞期概况
电视剧创作的停滞是当时社会生产停滞在文艺领域的映射。十年间,全国停工停产,各行各业凋敝萧条,电视行业亦不例外。这种创作的停滞表现在从媒体管制、创作空白到艺术与技...
20
一、媒体管制与创作空白
首先,电视剧转播媒体受到严格管制。1967年1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实行军事管制,全国广播电台也一律实行军事管制,停止自办节目,只能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在...
21
二、艺术倒退与技术进步
中国电视剧停滞的十年间,国际上电视事业长足发展,电视文艺非常活跃;国内的电视文艺一片荒芜,甚至发生倒退。全国在十年间只录制播出了四部电视剧:北京电视台分别于19...
22
第二节 电视剧停滞期的创作特征
电视剧停滞时期的电视台主要转播八大“革命样板戏”,分别是两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六个京剧作品,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杜鹃山》...
23
一、创作特征与反思
“文革”十年的“样板戏”在一种“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影响下,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产生了固化和极端化倾向,反映于作品中,便具有了“文革”鲜明的时代...
24
二、创作的可取之处
在当前关于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的著作中,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持否定态度的同时,鲜有对该时期创作可取之处的肯定,这未免有失公允。我们理应秉持思辨的智慧来审视历史...
25
第四章 复苏期(1976—1982)
经历“文化大革命”,进入新时期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在这个时期,文化作为历史的主体——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也必然处在急剧地蜕变、转折和更新之中。旧文...
26
第一节 在复苏中蓄势待发
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随着国家步入正轨,中国电视剧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百废待兴,亟待清理错误。中国...
27
第二节 短篇电视剧的现实主义复归
“短篇电视剧”指长度一集到两集(每集长约45分钟)的电视剧样式。一部两集的短篇电视剧,其时间长度大约与一部电影故事片相当。从情节、结构来看,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
28
一、清新明快的青年群像电视剧
在复苏期的中国电视剧作品中,描写青年群像题材的尤其亮眼。如根据张洁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有一个青年》,由中央电视台于1979年录制,获第一届(1980年度)...
29
二、传神写貌的凡人小事电视剧
1979年,由于经济的原因,电影事业管理局决定在一定期间内不供给电视台新影片播放。这就使电视台的节目源更加紧缺。同年8月18—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即广播电影...
30
三、荧屏移植“改革文学”的电视剧
在复苏时期,电视文艺工作者还将“改革文学”移植到荧屏上。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根据蒋子龙著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由中央电视台在1980年录制,获第一届(1980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