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著书立说,修史传记,一向尊为文人学者的雅术,致使四年前最初接触到“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这套选题时,自觉当属学术课题、典籍文献,敬畏得不敢轻言。不经意被“六十甲子”触动了心迹,记起当年做“50年经典剧集”时的遗憾,苦于最初20年概为直播,终未寻得影像留存,所谓“50年”的剧目,不过30年而已。却在翻阅史籍资料中,得见散落的剧照,得悉我辈的先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今有此缘,也算天不绝人!于是,“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开始被炮制,“人物卷”和“剧目卷”执意被“放大”,任性地非要传600人,辑600剧,委实吓到了申报选题的高校老师。
常言艺高人胆大,其实无知无畏也胆大。果然,一路走来,悬念不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剧里剧外,到底没脱掉“戏”的影子。启动筹资就折腾了两年之久,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终于还是业内君子出手相援,方才跨出破冰之旅。筹来钱款,学院自是一脸稚气地忙着恭请雅邀儒门大家,不消几日,各自落座,和颜悦色,命笔而书。怎奈学术之异,意气之争,难免各持己见,难得从善如流,动辄唇枪舌剑,所幸有惊无险,纵使旷日持久,终究径自完篇。
600剧,遍翻史料,填补空白,竭尽所能,贯古穿今。600人,空前格局,世纪体量,宏大叙事,家国情怀,难怪闻者倒吸一口凉气。从各机构、各行会推荐遴选,到编委会审核裁定,四月有余;从满天下苦口陈情,到入选者伏案疾书,其中仅求助采访整理自述者便有百余人,前后不乏六个月,直至编辑开始接手,历时已达十月之久。此间仅发表回收一项,三家合作方自在不言,全产业所有协会(八家)悉数出手,仍然难以为继。情急之下启动了各路人际,四面出击,八方联络,一时间搅动了半个行业,轮番上阵、奔走相告,上天入地,长靠短打,一如众人玩笑:“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打了一场人民战争!”终得收官。
且不要说做如此大系,仅就出版而言,自愧实在是个外行,完全得益于甲子之邀、行业之举,因此,每一步都得到了总局领导的指导与支持,特别是田进、童刚、李京盛等老领导,在四年里一直给予切实的扶持与提点。也受惠于各相关司局的助力与关照,大恩不言谢了。郑重地感谢各卷作者主编并身后的编写组,各卷品质如实折射出各位大方之家的学养与刀笔,更成就了此套甲子典藏的于史可鉴。由衷地感谢广电影视联盟诸多会员的慷慨赞助,诚心地感谢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急人之难”;再要叩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两家联合出版方的相互支撑、同船共渡;更要拜谢所有行业协会的全情配合,身体力行。也要谢谢出版社的全体同事,举全社之力、尽行家所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身为一家出版社,全然一群出版人,却为了电视剧的功德业绩,尽心竭力、视如己出、俯仰之间,竟已将自己也融进了中国电视剧的岁月篇章。最后该谢谢的是这卷书的几个“助理”,千头万绪、日复一日,其实身边最多交办的就是几个年轻女孩。白天“拳打脚踢”,以外行之资,凭一己之力,疏通各路关节。下班还要持家乳婴,相夫教子,便又得了“孩儿妈团队”的雅号,其中两位恰巧又在“大系”启动中初为人母,两件大事对于她们怎么说也都是“划时代”的,如何取舍,进退何如,着实难为了她们。但见红颜一振、不让须眉、一路闯关、不辱使命。婴儿日见慢慢地长大了,年轻的母亲们也在磨难历练中成长了,料想这套丛书对于她们的意义,定是又与我们有了许多不同,她们是:储钰琦、陈宪芝、房远,还应该算上“中制协”的张树伟,辛苦你们了!
不知怎的,翻阅着“大系”书稿,时时竟会浮现北伐时期“大革命”的激越与宏阔,而一点一滴的磨砺史册,却也曾闪过太史公的《报任安书》,百感交集,又五味杂陈。那些人,那些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们曾经相濡以沫,曾经的我们相忘于江湖,花溅泪,鸟惊心,心中又漾起了那曲《同一首歌》:“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临到收笔,还是涌出了另一番感慨:感慨中国电视开播一个多月,国产电视剧就诞生了,之后两个月,我也就出生了;感慨中国电视剧一个甲子时,我也步入花甲了;感慨十几年里隆重的北京电视剧节展竟然都在我生日前后;感慨近三十年为电视剧一路保驾护航,直到最后完成的还是电视剧的甲子史册。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终于斯。如此这般巧合,竟有几多交汇,冥冥之中暗含了多少理不清的关系,这两年做书才偶然把这些联系了起来,自己也愣了一下,这就是命吗?不禁莞尔一笑,但我与电视剧同生共度,不离左右,经年累月,如影随形,个人命运与祖国电视剧的关系竟如此地千丝万缕,却是再真实不过的了,不由得万千感慨。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电视剧的一个盛世,电视剧也成全了我辈的人生,每每念及,此生足矣!所以,使命也好,情怀也罢,拼了命也要完成“大系”,为中国电视剧树碑,为中国电视剧人立传,生就斯人,舍我其谁!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