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期(1976—1982)

第四章 复苏期(1976—1982)

经历“文化大革命”,进入新时期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在这个时期,文化作为历史的主体——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也必然处在急剧地蜕变、转折和更新之中。旧文化的扬弃与新文化的建设,是变革时代赋予亟待振兴的中华民族的使命。电视剧作为文化诸形态中的一种极富群众性的、覆盖面甚广的艺术,自然也汇入这场席卷时代的文化潮流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学一马当先,以诗歌、小说为“先头兵”,发出全民性文化反思的先声。话剧也不甘落后,不断有文化反思的佳作问世。电影、电视剧,虽然由于制作的周期较长而稍慢了些时日,但终究也迅速地汇入全民性的文化反思的潮流中来。文无定法,文学、话剧、电影等领域的热潮也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电视剧艺术同文学、话剧、电影一样,坚冰已破,开始复苏。自1978年播出的《三亲家》为标志,中国电视剧在新时代背景下,进入了复苏期。在此阶段,电视剧创作者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单本剧,还突破性的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在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中,电视剧创作者在题材选择方面也愈发丰富,伤痕、反思、改革、历史等题材电视剧百花齐放,为电视剧多样化的美学品格奠定了基础。复苏期是我国电视剧蓬勃发展前的思想准备和艺术尝试阶段,初步显示出电视剧的勃勃生机。